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身边的典型】李太顺:勤学笃行传递青春正能量

阅读次数:978创建部门: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3-08-23

   

    杏坛桃李万千树,春色满园溢芳华。在皖医校园中,李太顺是一位90后大学生,给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他匆匆赶往教室的脚步、专心学习的背影和自信乐观的微笑,在取得引人瞩目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他又有一颗热心肠,乐于帮助他人,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在众多皖医优秀学子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李太顺,2009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共党员,出生于1991年,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山村自然灵秀的气息孕育出他淳朴善良的心灵,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立自强的品格。他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和三好标兵等荣誉称号。

勤奋好学勇攀登

    大学的学习机会,对李太顺而言是十分难得的,这中间包含了很多复杂的情愫,是沉甸甸的,更是催人奋进的。2009年高考结束,十年寒窗圆了他的大学梦,正当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父亲的一次意外受伤让全家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父亲在钢铁厂劳作时不幸被铁块砸中,导致左腿胫骨和腓骨粉碎性骨折,只得住院治疗,出院后卧病在床。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18周岁的他不得不负担起家庭的责任,或往返奔波于家和医院之间,或伺候于病榻之畔,或挤出时间学习复习功课,虽然辛苦,但他学会了坚强和自立。大学入学前一天,没有父母的陪伴,他只身一人来到学校报到,在踏入校园的一霎那,他立志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他知道肩负的不是他一个人的梦想,而是一家人的期望,必须以实际行实现他的医学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耳熟能详的励志之言,其涵义不难理解,但做起来却是十分不易的。作为一名医学生,李太顺同学耳畔经常响起字字如千钧的医学生誓言,时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珍惜时间,如饥似渴地去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为实现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使者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着。医学课程内容繁多,专业性强,词条难懂易忘,没有只争朝夕、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很难学好的。李太顺同学不厌其烦,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课后甚至放假时间也不闲着,总是津津有味、着了迷似的汲取知识的营养,他知道学习在于点滴勤,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做到滴水穿石。盛夏,炎热的天气让人汗流浃背,蚊虫袭扰让人难以忍受,他依然坚持挑灯夜战;隆冬,寒风刺骨,他没有蜷缩在暖和的被子里,而是伏案读书。每天6点起床,开始晨读,这成了他一直以来坚持的习惯。教室里、寝室里、树林里、图书馆里……到处都留下了他孜孜不倦学习的足迹。“李太顺学习有一股钻劲和闯劲,在平时的学习和科研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从不言弃,勇往直前”,李太顺的同学魏明伟这样说道,言语中透露出敬佩之情。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孜孜不倦的艰苦努力和付出,终于使他收获了一份令人羡慕的“成绩单”:大一、大二、大三,李太顺的成绩和综合测评在年级里的排名都是名列前茅,并且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和三好标兵等荣誉,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学习标兵。除了刻苦学习以外,李太顺同学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自立自强,报效祖国”励志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并在江城“江南行”诗歌朗诵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助人为乐扬正气

    李太顺始终相信“只有忍受了别人不能忍受的痛苦,才能享受别人不能享受的快乐”。大学第一个暑假,他一人来到上海,先后做过跑单员、星火英语的咨询师、临时促销员、服务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砥砺自己。大二寒假,他拿着学校的推荐信,来到泾县医院普外科,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见习。他认真参与每一台手术,有时甚至是夜里两点。为了能多上台多动手,春节时,他放弃与家人团聚,主动申请值班,期间,他担当二助三助参与过78台手术,实践的锻炼为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实践中,他更是积极参与,利用所学知识,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大二期间,他了解到家乡那里孤寡老人生活艰难,便组织班级同学深入山区,还用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购买了慰问品,看望山里那些孤寡老人。在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中,他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帮助他人的快乐。
   
2013年1月12日晚上8点,对李太顺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夜晚。和往常一样,他和在南京实习的3位同学一起走在去往实习医院的林阴大道上。突然,路旁传来一声惨叫,只见一位中年男子的电动车撞上路边护栏上,摔倒在地上,见状李太顺与同学们立即赶上前,发现伤者的眼眶上方有很长的割口,流血不止。考虑到创面较大,流血多,可能有头部骨折,他立即骑上电瓶车,与同学们一道把伤者送到附近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帮伤者挂号拍片,直到家人赶来他们才悄悄离去。当时已是晚上11点多钟,他才与同学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穿着带有斑斑血迹的外衣回到宿舍。后来伤者葛先生及家属一心想表达感谢之情,就在微博和论坛上发表寻人消息,最终托《扬子晚报》找到了这几个做好事不留名的90后皖医学子,并到实习医院亲自表示感谢。《扬子晚报》在报道中写道:“记者提到救人的事情,李太顺和伙伴们首先问的是‘叔叔病情如何’,而对于葛先生家人的表扬,他们只是说救死扶伤是应该做的,没什么特别,便继续埋头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李太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助他人,发扬了雷锋精神,弘扬了正气,彰显了高尚的品格和可贵的本色。

激扬青春思进取

    对李太顺来说,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他知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光自己要学习好,更要帮助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学习就不孤独了,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学习交流。大一下学期,怀着这样的一个的想法,他组织一部分同学建立了“梦飞学习小组”。他们规定每天六点起床,一起自习,互相监督。小组制定了学期目标和每周学习计划,并于每周五组织“小课堂”,组员们轮流当“老师”。上课之前,需要精心备课,这样一来,不但扩大了知识面,还锻炼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梦飞学习小组”一直坚持到大四,后来队伍慢慢扩大,带动了班级的学习氛围不断浓厚起来。2011年,小组14人当中有12人获得了奖学金,其中4项为国家级奖学金(当时全系仅有9人获得),班级成绩在年级排名第一,荣获校级先进班级的称号。李太顺也被评为“皖南医学院先进事迹个人”。
   
大二那年,李太顺第一次接触了科研。他带着学习小组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挑战杯竞赛。小组成员认真讨论,决定把课题放在“大学生吸烟”这一现象上。初次开展科研,没有经验可循,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奔赴芜湖的各个高校发放问卷,在费尽周折统计好数据后,他们参照着论文的格式完成了大学里的第一篇科研论文。结果没有预料得那么好,初次的科研申报以失败告终。“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困难没有使他们丧失信心,反而让他们越挫越勇。第二年,他们东山再起,从头开始,在系里袁慧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将原来课题重新设计,进行了认真论证和调研,论文撰写上,力求论据有力,严谨细致,逻辑清晰,最终该课题获得皖南医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支持,夺得学校挑战杯铜奖,并在正式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了2篇论文。大三,他再次带领学习小组团队,一起努力,以青少年高血压为课题,在文育锋老师指导下,课题进展顺利,得到学校科研基金的立项支持,同时一举进入了安徽省挑战杯决赛,荣获了银奖的佳绩。李太顺的辅导员陈老师说:“李太顺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关心同学,热心班级事务,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也是同学们都服气的好班长。”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摘取成功的果实,要像攀登高峰一样,不畏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踏实实地努力。李太顺同学用勤奋和奉献谱写出华彩的青春之歌。还有不到一年时间就要走出校门的他,正满怀信心憧憬未来,朝着他的医学梦继续执著钻研、奋力前行。

(张卉/文   陈抗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