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校友风采】黄宇光:从皖医到协和的麻醉达人

阅读次数:3771创建部门: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10-16

    

2013年10月11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22届国际麻醉药理学会(ISAP)年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麻醉界精英齐聚一堂,作为上一届学会的侯任主席,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正式就任ISAP主席,这是由西方主导的学会里第一次由中国学者担任这一要职,标志着中国麻醉界学术地位已跃升至世界麻醉领域的前沿。

黄宇光,1983年本科毕业于皖南医学院,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1993年进修于美国犹他大学。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麻醉质控中心主任,世界麻醉学会联盟(WFSA)常务理事,WFSA亚澳区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学分会会长(2008-2011)。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委员。

真知出自刻苦 专业源自执着

1976年,高中毕业的黄宇光赶上“上山下乡”的尾声,插队在安徽省当涂县乌溪公社金庄大队后汤生产队,体验务农的点点滴滴,丰富人生的阅历,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坚韧性格。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的大学录取率只有6%-7%,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作为下乡知青的黄宇光凭借自己的努力于1978年考入皖南医学院,1983年大学毕业后留在本校附属医院。两年后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91-1993年到美国犹他大学进修学习,开阔了专业视野。回国后黄宇光于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高,1998年破格晋升为正高,2002年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对于这一切,黄宇光称自己很幸运,赶上了好时代。而这一切何尝不是挑灯夜读、潜心钻研,用勤劳和汗水换来的呢?“上山下乡”的年代耽误了黄宇光的英文学习。1978年上大学后,黄宇光才开始学习英文26个字母,以这样的英文水平能考上研究生已实属不易。研究生毕业时,北京协和医院罗爱伦教授提醒他说:你的方方面面都不错,就是英文差了一点。受到罗老师的鞭策,黄宇光远赴美国进修期间在英文上下足了功夫。盐湖城论坛报、当地一块钱的电影、犹他大学图书馆、以及犹他大学麻醉实验室的技术员——美国的詹姆斯·斯考特都成为他学习英语的途径,甚至连摩门教的传教士上门进行宣传的机会都不放过,与他们聊天学英文。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学习,才得以厚积薄发。“……今天我的命运在你们手里,我们学会的命运也在你们手里。我想你们今天的选择是历史性的,但是时间会告诉你们,你们是不会失望的。今天我就属于你们了……”。 2014年2月23日,在新西兰召开的世界麻醉医师协会亚澳区分部(AARS)执行委员会换届改选竞选演讲中,黄宇光以70秒流利的英文演讲征服了现场的评委,成功当选,宣布结果时,当“Dr. Huang from China”在诺大的会场回荡,一排参会的中国人站起来欢呼。“有种申奥成功的感觉!”回忆起当时竞选的场景时,黄宇光至今仍然些许激动,“在国际上发出中国麻醉的最强音,如今我们有了这个底气”。

黄宇光教授在临床麻醉一线耕耘三十五年,注重知识与临床的灵活结合与突破创新。先后因病人自控镇痛( PCA )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因重症肌无力患者研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率先在国内开展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2008年率先在国内倡导实施WHO“手术三方核查”制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专项科研项目10余项,代表著作有《神经病理性疼痛》、《麻醉学-高级医师案头丛书》;发表SCI论文50余篇、核心期刊论著300余篇。当选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第七届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8年5月被爱尔兰国立麻醉医师学院授予荣誉院士。

创新立足临床 麻醉造福患者

大学毕业的黄宇光留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那时不像现在可以挑专业,医院给了我两个专业选择,一个是妇产科,一个是麻醉科”。黄宇光回忆,“考虑到男生当妇产科医生有点尴尬,加之我从事麻醉的黄明扬姑妈推荐,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麻醉科”。就此,他踏入麻醉行业三十五载。

黄宇光任职的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是中国现代麻醉学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好的综合性医院。1986年,黄宇光率先在国内探讨摸索出肌松药用于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安全有效剂量,打破了既往教科书上惟恐术后呼吸抑制而禁忌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传统观念,从而提高了此类患者的麻醉质量和安全性,并总结出MG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危险性的评判方法。1992年,该研究获得了原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黄宇光从美国留学归来。他观察到,疼痛是术后患者最常见也最为恐惧的,然而临床上对此习以为常,亟待关注和改进。他意识到,严重的疼痛可能造成患者情绪不稳,影响临床术后康复的进程,甚至影响愈后。黄宇光将自己在美国学习到的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在国内推广,改变了临床术后镇痛的模式和格局。

1999年,黄宇光率先在国内将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此外,黄宇光团队还致力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十余年来,在该研究领域先后获得5项国自然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基金和一项中央保健专项基金,至今已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2014年,黄宇光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他认为,“根据临床问题去做创新性的基础研究,用研究结果服务临床,真正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才是临床科研创新的主旋律”。

医学界常说:“外科医师救命,麻醉医师保命”。麻醉学科曾经只是用于解决患者的手术痛苦,如今,麻醉医师为患者保驾护航,使外科医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踏实地做好手术,保证病人手术麻醉安全、治疗干预有效并相对舒适地度过手术难关。这样的进步正源于麻醉学科的不断创新,而麻醉学科的自身进步使得患者受益的同时,学科的社会认知度也不断提高。

“现代麻醉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控制’两字可概括麻醉学科的进步。麻醉医师不仅把患者的生命控制在手里,而且还能很好地调控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疼痛,以及整个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血糖、体温、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内环境。临床麻醉“要保证患者麻得过去,更要保证患者醒得过来”。黄宇光认为,如果将医院众多的手术科室视为一艘航空母舰,那么麻醉科手术室就是这艘航母的平台和甲板。“一个医院麻醉科发展得好,可以支撑很多其他学科的发展”。麻醉科已从“幕后英雄”、“瓶颈科室”演变成为医院重要的“枢纽科室”。

常常换位思考 用心呵护患者

“医学中不管是哪一个专科,都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保证患者安全,避免伤害,这是最基本的。临床诊断治疗等各种干预要尽可能有效的同时,必须关注和呵护患者的舒适与否”。作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黄宇光对于人文关怀有着特殊的理解。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成立与黄宇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2008年的春节,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教授患病在协和医院住院治疗,黄宇光参与了陈老的疼痛治疗工作。陈敏章教授的妻子李家熙却对镇痛治疗充满顾虑,“怎么能给他吗啡呢?怎么能给他芬太尼呢?这不要成瘾吗?”黄宇光对其解释,“强效镇痛药物是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使用既能解除病人痛苦,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成瘾”。目睹了患者疼痛折磨和疼痛治疗好处的李家熙意识到疼痛治疗的重要性,出于对患者生命的尊重与呵护,李家熙牵头创立了中国生命关怀协会。

全国政协十三届会议期间,黄宇光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接受央视和《中国日报》等媒体采访,就分娩镇痛和麻醉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提案。采访中黄宇光谈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社会对于分娩镇痛的需求明显增多,但目前全国分娩镇痛比例仍不足10%,建议尊重产妇的意愿,提供必要的分娩镇痛。分娩镇痛多数采用硬膜外给药镇痛,主要是由麻醉医生完成的,而麻醉人才紧缺成为分娩镇痛的“瓶颈”和难点。目前发达国家每3个手术医师就有一个麻醉医师,而我国是7个手术医师才有一个麻醉医师。因此应加强麻醉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尽快补齐麻醉人力资源的短板,才能有效消除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担忧。他的建议说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产妇的心声,体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注麻醉现状 引领学科前沿

现代麻醉学科正在努力走出手术室,融入围手术期医学。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麻醉专业和多学科一起聚焦患者生存质量。麻醉医师不仅要关注麻醉安全,也应关注患者手术后的功能康复和转归。

善于思考的黄宇光从未停止自己前行的步伐,为提升我国临床麻醉品质,作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他提出对内和对外两大策略。

第一是对内。我国麻醉医学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需要通过大力推进人才规范化培养,通过资源分享,关注基层共同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提高全国麻醉的整体水平。2012年至2015年在担任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期间,黄宇光就提出过“两个行动”,一个是纵向的“传承行动”,强化知名老专家与中青年人才的相互交流;另一个是横向的“牵手行动”,借助北京医学会的平台和资源涵盖了北京地区近200家医院的麻醉科,让三甲医院麻醉科与二级医院、郊区县医院麻醉科牵手帮扶,利用大医院麻醉科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实现麻醉整体水平提升。

第二是对外。近年来,我国麻醉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麻醉学随之得以快速发展,我国麻醉学科有这么大的体量,不能满足于国内的沾沾自喜,理应延伸到国际舞台”。黄宇光如是说,同时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在2013年10月黄宇光当选为国际麻醉药理学会(ISAP)主席。2014年2月黄宇光当选为世界麻醉医师协会亚澳区分会(AARS)执行委员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2018年5月23 日,黄宇光在都柏林举行的爱尔兰国立麻醉医师学院科学年会上被授予“爱尔兰国立麻醉医师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在国际交流过程中,黄宇光体会到,中国麻醉这些年进步来自不易,让世界同行惊讶于中国麻醉发展的同时,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中国麻醉人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中国麻醉学科受到了国际同行应有的尊重。他感悟道,所有这些都源自国家的强大和几代中国麻醉人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在旁人眼中他是麻醉界权威人士,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名专业的麻醉医师,所做得一切都是自己喜爱的一份事业。


黄宇光教授主要获奖和荣誉:

1.重症肌无力泛化自身免疫的提出、易疲劳严重程度判定及临床免疫诊断新方法创立。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8月;

2.病人自控镇痛(PCA)应用于临床镇痛治疗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1月;

3.2008年获中国医师奖;

4.2012年获国际华人麻醉学会(ICAA)“中国麻醉学领军人物特殊贡献奖”;

5.2014年当选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6.2015年当选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7.2013年当选世界麻醉医师学会联盟(WFSA)亚澳区竞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8.2016年当选世界麻醉学会联盟(WFSA)常务理事;

9.2018年当选爱尔兰国立麻醉医师学院荣誉院士。

(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