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正文

【天坛专家故事】王江飞:“京”彩技艺 “皖”美绽放 用爱守护“生命禁区”

时间:2023-07-14 来源:宣传部 阅读次数:

一大早,王江飞走进手术室,刷手、穿衣、消毒……,如同他在北京天坛医院一样,开始了自己忙碌的一天。

他是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是我校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一员。为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2年10月,王江飞作为天坛医院首批专家团队成员来院工作,担任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病区主任。他如一粒种子厚植沃土,不断萌发着生长着,将北京优质医疗资源汇入百年老院,让天坛医疗之花在安徽大地上绚烂盛开。

京皖联动,天坛诊疗策略服务民生

“不用出省,家门口就能挂上北京专家的号,简直太方便了”“北京专家就在咱们百姓身边,感到很踏实”,这是患者在求医王江飞后的心声。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的就是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而门诊是资源普惠的第一道门。为此,王江飞主动提出每周出诊两次。逢周二、周四出诊日,他的诊室总是排起“长龙”,其中既有芜湖本地的患者,也有马鞍山、安庆、铜陵等地市慕名求医的患者。此外,湖北、江西等邻省的“老病号”闻听他在芜湖工作,也纷至沓来。

门诊现场

王江飞认真为每一名患者诊治,耐心分析病情,给予专业的治疗建议。尤其对疑难病患者,他总能提出标准化、连续性诊疗方案,为患者带来天坛诊疗样本和策略。一名60岁的男患,因腿部周围神经炎反复发作,累积运动神经,肢体无力。王江飞接诊后,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并线上联系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同步进行生理、康复、神经修复治疗,成功为该患者解除了病痛。

线上会诊

王江飞的门诊总是“看不完”,中饭也时常误点。但只要患者有加号需求,他都满足。“群众信任我们,多看一个就多为老百姓干了一件实事”,王江飞这样说。在他的努力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品牌辐射效应逐步形成。

工匠技艺,我是天坛人更是弋矶山人

“我是天坛人更是弋矶山人,责任在肩,我要把天坛技术送过来,把天坛品质复制好”。王江飞如是说。

天坛医院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研究领域享誉国内外。王江飞作为该院中青年专家代表,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医学家赵继宗院士。无影灯下,手术台前,王江飞镇定自若,锋走毫厘之间,一次次将生命从悬崖间拉回。

来院不到一年,他已累计开展手术152台次,四类手术占比超过90%,其中不乏岛叶胶质瘤、巨大岩斜脑膜瘤、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等高难手术。手术范围包含脑肿瘤、脑血管、颅脑创伤等多领域。

一名12岁的女孩患有巨大颅咽管瘤,肿瘤体积大,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紧密相邻,肿瘤压迫视神经,患者几近失明。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创面美观、术后恢复等因素,王江飞为其进行经鼻神经内镜下颅咽管瘤切除术。术后重见光明的少女,激动地给了王江飞一个大大的拥抱。

手术现场(一)

一名50岁患者,罹患巨大脑胶质,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侵犯数个脑叶及深部结构。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几经辗转找到王江飞。王江飞经过细致评估,制定手术方案,术中精准入路,完整彻底切除瘤体,患者运动、语言功能完整保留。

手术现场(二)

在他的带领下,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水平有了飞速提升,一些极具挑战性的手术变成了常规手术,京皖医疗同质化得到真正落地。

沐光前行,让一粒种子变成一片树林

王江飞常言,天坛的口碑,不仅是有好的技术,更是能够给予患者充分地温暖和关爱。繁忙、辛劳、奉献是他日常工作的主题,无数次手术归来时,长夜中月亮与星星成为他最好的相伴。

有一名患者小脑海绵状血管瘤破裂,晚间急诊入院。做完一天手术的他,闻讯后顾不上休息,为其进行急诊手术,直至半夜患者安返,他才离开。有一名下丘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出现严重脑积水,命悬一线。王江飞连续两天守候在病房前,随时关注病情变化,给予及时救治。在他的精心治疗下,该患者最终转危为安,获得康复。

王江飞深知一人成木,二人成树,三人成林。他在科室开展青年医师培训、教学查房、知识培训,通过“传、帮、带”,将天坛医疗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同事。在他的推动下,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形成有效联动,在脑神经疾病、垂体疾病多学科诊疗上不断取得突破。

开展教学查房

王江飞热忱教学,作为指导教师,参加转化医学实验室大学生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班授课工作,以身示范,立德树人,引领皖医学子成长成才。他还多次赴第二附属医院、芜湖二院进行手术示教和指导,走进芜湖市名医大讲堂分享健康知识,让天坛医学走进江城千家万户。

开展解剖实验

王江飞坦言,远离家乡在异地工作,对妻子和女儿抱有愧疚,但能为安徽人民服务,为健康安徽建设出力,深感欣慰和自豪。

“天坛医院和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技术推广项目即将展开,我相信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的明天会更美好”,王江飞说道。

(梁梦琴/文、供图  许力、侯东晓/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