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正文

第二附属医院获评“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

时间:2023-01-11 来源:第二附属医院 阅读次数:

  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上,公布了第十八轮PCCM科规范化建设认定结果,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评“PCCM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这标志着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按国家PCCM科要求建设在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并正式迈入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先进行列。




获批文件

  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以下简称“PCCM科规建项目”)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共同发起,旨在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称PCCM科)的规范化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呼吸疾病发病形势,为实施分级诊疗创造条件,整体提升我国的呼吸疾病防治水平,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启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以来,按照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的要求进行创建,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加大力度。科室规范了RICU、呼吸综合治疗室、肺功能检查室等专科设置,健全专家及专科、专病门诊;强化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加强远程会诊及多学科诊疗工作,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学科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此次获批是对第二附属医院规范化创建PCCM工作的肯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以PCCM科规范化建设为蓝本,继续加强科室内涵质量建设,积极承担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任务,持续加强呼吸慢病的“防、诊、控、治、康”,强化呼吸常见病的管理质控以及肺功能、呼吸内镜、睡眠监测、有创机械通气的技术质控,推动学术创新,为群众健康增添福祉。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成立于2005年6月,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综合性学科。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7人,硕士12人,2020年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现设有呼吸系统相关感染、肺部肿瘤、呼吸介入、呼吸危重症、睡眠呼吸五个亚专业,包含呼吸门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介入中心、肺功能测定室、睡眠呼吸监测室。对各种呼吸道常见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急性肺栓塞、肺部肿瘤、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复杂性肺炎、睡眠呼吸障碍进行规范诊治,尤其对呼吸疑难、危重疾病、少见病等具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医院呼吸内科常年开展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BAL)、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B超引导下胸膜活检术、机械通气技术等技术。致力于呼吸道疑难、危重疾病,熟练开展呼吸病介入诊疗,如无痛支气管镜技术,气道支架治疗(裸支架、覆膜支架及硅酮支架)、氩气刀(APC)、高频电刀及圈套器使用,CO2冷冻、球囊扩张等;呼吸危重症患者困难气道的管理、持续呼吸功能监测评价、床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流动力学监测;肺癌的综合管理,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下一步拟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硬质支气管镜和内科胸腔镜应用,争取能在本市开展呼吸系统疑难危重患者的全覆盖治疗。

  近年来,医院呼吸内科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完成院级“三新”项目2个,获批校中青年课题3项,积极承担学校、安医大以及多地卫校实习生的带教任务,科室主任黄友明荣获2019年“江城最美医生”称号,黄友明主任医师获“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张一主治医师获芜湖市“最美医生”称号。



科室合影

(沈熔珍/文  王义艳、侯东晓/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