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正文

【“战‘疫’一线党旗红”】“弋”往无前 守“沪”生命 让鲜红的党旗在方舱医院高高飘扬

时间:2022-06-13 来源:宣传部 阅读次数:

【编者按】沧海横流显本色,忠诚履职勇担当。在本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全校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市委相关要求,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为进一步彰显学校广大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广泛宣传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学校组织部联合宣传部、相关二级党组织共同推出“战‘疫’一线党旗红”主题宣传栏目,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党组织和党员活力,凝聚起全体师生医护员工守望相助、共同战“疫”的磅礴力量,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基层一线熠熠生辉。


“弋”往无前  守“沪”生命

让鲜红的党旗在方舱医院高高飘扬


2022年5月23日,在经历了53个日夜奋战后,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57名援沪医疗队员圆满完成支援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光荣凯旋。援沪期间,他们夜以继日、连续作战,以行动践行初心,用大爱扛起使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疫一线建堡垒

4月2日,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57名援沪医疗队员与来自宣城市人民医院、宣城市中心医院、宁国市人民医院、泾县医院的96名队员在上海集结,开启整建制接管上海崇明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D舱的工作。

抵沪后,医疗队立即部署各项准备工作,第一时间向全队党员发出号召令,要求党员同志亮身份、作表率、显担当。为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抗疫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医疗队立即向中共安徽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提交成立各级临时党组织的申请。4月7日,D舱临时党总支获批正式成立,4月11日,D舱临时党总支下设三个临时党支部获批正式成立。医院57名队员中的26名党员组成了D舱临时党总支第一临时党支部。

亮出身份担使命

D舱临时党总支第一临时党支部全体成员在临时党总支书记凌江文的带领下,在开舱前面对党旗庄严宣誓,表示将坚守初心,肩负使命,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职业精神,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将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落实到援沪抗疫工作中。

开舱后,第一临时党支部迅速将鲜红的党旗高高悬挂在舱内醒目位置,让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充分发挥党组织靠前指挥、凝聚强大合力的作用。支部扎实开展党员“亮身份、当先锋、树旗帜、作表率”活动,舱内,队员在防护服上贴上“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字样的标识;舱外,全体党员在队服上佩戴党员徽章,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党员身份。

结对互助爱意浓

第一临时党支部将党员骨干分配至各个班次小组,确保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区域都有党员身影。方舱内,医疗队党员与患者党员“结对子”,组建医患志愿者队伍,医患齐心,共同抗疫,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互助氛围,起到良好的医患沟通作用,“沪皖一家亲、抗疫一体化”的浓浓爱意传递到舱内每一处。

主题党日重引领

第一临时党支部援沪期间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多次利用腾讯会议组织党员参加线上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鼓励队员们在中共安徽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的领导下,坚持讲政治、顾大局、担使命,强化党建引领,汇聚党群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为打赢疫情防控上海攻坚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在党员表率作用和党建氛围的感染下,医疗队19名队员向党组织庄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临时党支部收到队员申请后,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了解思想动态,帮助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回应诉求解难题

在开舱初期客观条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医疗队克服各种困难和突发状况,迅速摸索总结经验,针对方舱特点,创新工作模式。在以患者为中心、竭力解决患者疾痛的指导思想下,践行生命至上的理念,各项医疗救治、优质护理、院感防控、核酸检测、后勤保障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队员们秉承“科学·仁爱”院训,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和特殊困难,积极回应患者诉求;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认真记录在交接班记录本上进行重点交接。医疗队在方舱内设置了简易便民服务台、科普知识阅读角、心愿墙、许愿树等,与患者增进情感交流,丰富患者的舱内生活;组建“快乐小卫士”招募团,帮助小朋友们消除紧张情绪。

强化宣传树形象

第一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的作用,在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累计115篇,其中新华网报道13篇、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17篇、学习强国报道1篇、安徽卫视新媒体报道59篇。宣传报道内容涉及党建引领、多学科诊疗、打造人文关爱方舱、主题党日活动、队员日记等多个方面。

医疗队员在上海方舱医院D舱工作期间,共收治患者2132人,实现了方舱救治“零死亡、零重症、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5月23日,医疗队结束53天的援沪任务,“皖”美凯旋,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一附院党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