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正文

【“疫”战第一线】一名“男”丁格尔的使命担当

时间:2020-02-07 来源:宣传部 阅读次数:

穿上洗手衣、防护服、隔离衣,戴上护目镜、面罩和三层手套,走路像戴着镣铐,随身像带了个蒸笼,仅仅十分钟,汗水就浸透了全身,生出丝丝凉意,滴落的汗水刺痛着眼睛,哈出的雾气模糊着眼前的一切……这一切普通人不能忍受片刻的状态,却成了“抗疫战士”们的日常,这些可亲可敬的“抗疫战士”中也包括我校附院选派的援鄂医疗队成员——秦晋。

工作中的秦晋

这位来自我校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男护士,今年30岁,高大健硕,笑容温和,既有着80后的沉稳细致,又有着90后的阳光自信。因为强健的体魄和精湛的技能,他一直担任着科室的中坚,同时身兼团支部书记等职。ICU,这个让无数人不寒而栗的地方,每天都上演着生与死的对峙,而就在这里,秦晋走过10个年头。看惯了生死离别,让他更加冷静应对病患各种突发情况,更加负责地照顾每位病人,尊重每个生命。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过“我最大的痛苦就是看到病患身心饱受病痛折磨,而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因为我的努力,减轻了他们的痛苦。”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二点三十五分,在得知安徽省要组建一个医疗队驰援武汉,需要重症医学科护士的信息后,秦晋即刻报名:“我愿意参加医疗队,驰援武汉!”没有丝毫犹豫,尽管当时,秦晋的父亲正身患重病,仍在治疗中。家中还有二十个月大的可爱的女儿,他根本来不及思考前路凶险,义无反顾选择了“逆行”。1月27 日,初三下午一点半,秦晋背起行装奔赴前线。

推广规范的自我防护措施就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

1月29日,在秦晋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开始进驻各个病房,全面展开工作。在加强医院隔离防控的同时,秦晋意识到护理人员要直接接触很多发热、咳嗽的患者,做好自身的防护尤其重要。因此他提议参照医院模式把生活区域进行分区,一方面能更好地对自我进行防护,另一方面时刻提醒自己,尽量把生活区与外面的接触相对隔离。他的提议得到了医疗队队长的首肯和支持。在他的带领下,他和同事们的房间分隔成污染区、半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从卸下口罩、穿脱防护服到每一次节点的手消毒,事无巨细,相当繁琐,但却是自我防护最重要的关卡。疫情防控体现在院内、院外每个细节,因防护特殊性,在他的倡导下,取消保洁人员对个人区域的清洁,在宾馆入口处也加强手卫生提醒,另外对医疗队员加强健康管理,每日监测体温,如有异常和不适症状及时上报。此举受到省卫健委专家好评,并得到了大力推广,为广大的医疗队员的自我防护加固了屏障。

因陋就简进行分区防护

身穿“战袍”坚守岗位,做最美“逆行者”

在武汉的第四天,驰援医疗队开始正式进驻东西湖医院和太康医院接管病区诊疗护理,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当天下午,安徽援鄂抗疫医疗队微信群中发布消息,紧急招募10名护理队员前往协和东西湖区医院新病区突击支援。队友们纷纷请战,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名额就已报满。“我也是其中一员。医疗队最终确定了十名优秀的护理成员加入东西湖医院的新病区支援工作。”

“在医院的每一天,我们身穿手术衣、隔离衣、防护服,佩戴眼罩、面屏,口戴N95口罩,头戴一次性帽子,脚上套着鞋套,三级防护齐备,一进病房,犹如进入温泉中,眼罩中雾气升腾,什么都看不见,刚开始如同瞎子摸鱼,过了一段时间方才稍稍好些,但雾气仍然源源不绝。即便视线模糊,当发现2床患者持续2天未排尿,立即予以患者留置尿管,插管时眼睛看不清,就靠手的触觉摸索部位辅助定位,相比平时工作无疑困难了许多。过了4个小时,我们的一名同事突然自觉恶心,想要呕吐,我连忙让她出去休息,尽快脱下防护服呼吸新鲜空气。下班后,对着镜子望向自己,脸上布满了压痕。”秦晋在“抗疫日记”中这样写着,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在武汉,他们忘却自我,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累到身心俱惫,站到脚背浮肿,消毒液把手洗化,口罩割破脸皮,依然无悔,身穿“战袍”坚守岗位,做最美“逆行者”。

“纵有千辛万苦,我也无悔此行!”

立春将至的武汉寒风已经没那么刺骨,即便病毒依然肆虐,但春天如约而至。在武汉的第八天,秦晋收到了医院寄来的医疗支援物资,让这几天劳累紧张的生活增添了温暖和感动。他说:“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想到我的身后有着广大医院同仁的大力支持,就有着无穷的力量支撑我前行。中午我收到了医院寄来的医疗支援物资,里面多种多样,有抗皮肤瘙痒的卤米松等等,收到物资我非常高兴,医院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这些举动温暖着我们的心。纵有千辛万苦,我也无悔此行!”正是每天病房里一个个疲惫的背影、病床上一声声痛苦的呻吟和护目镜后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让每位“逆行者”更加清楚来这里的理由,更清楚身上的责任和重担。这一天,秦晋写下了提前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申请书,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职责,履行了“男”丁格尔的使命担当。

这一次,我们要为年轻人点赞!这段不凡的韶华,我们终将铭记。战士,我们期待你们凯旋归来!

(素材来源:二附院等  编辑:张卉  邹莹/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