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教育部社科司印发《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活动通知》(教科司涵〔2019〕85号),决定在2019年6月—10月期间,由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有关高校组织开展领航计划系列活动,通过公开课、微电影、夏令营等形式,增强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根据文件要求,积极准备参与系列活动,选送临床医学院2018级学生创作的微电影《溯洄》参赛,并顺利通过安徽省高校微电影作品选拔(每省推荐8-10部),进入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最终荣获优秀奖。在没有任何专业摄像机、没有任何表演基础的情况下,仅凭一部手机,我校学生自导自演并完成相关剪辑,真正体现了思政课“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
获奖证书
《溯洄》微电影展播海报
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化思政课教学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学校鼓励支持学生发挥积极性,认真学好思政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研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学形式的创新,在长期摸索中,与时俱进,用微电影这一重要载体演好思政课育人大戏。每学期教师根据国家大事记,结合课本内容,将学生十人为一组,共同撰写剧本,交给老师审定通过后,再自导自演8-15分钟的微视频,后期剪辑、配音、字幕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微视频将在课堂上展示,由师生进行点评,并作为实践成绩占30%的比重。五年来学生共创作微电影600多部,2019年4月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临床学院共同举办了学校“青春·责任”微电影大赛,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溯洄》正是这次比赛优秀作品之一。
创作团集体合影
此次作品荣获优秀奖,既是我校学子与全国高校学生同台竞技的风采展现,也是对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认可。思政课教学创新不仅是“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重要路径,更有助于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
(黄英/文 褚凌渺/摄 王军、侯东晓/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