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正文

【院长话发展】护理学院李远珍: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17-11-27 来源:宣传部 阅读次数:

护理学院副院长 李远珍

    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在全党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护理学院以校第八次党代会制定的目标为行动指南,以“十三五”规划为引领,总结过去,谋局新篇,突出专业特色,弘扬“怀让”文化,巩固发展成果,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一、
回首过去,砥砺前行创佳绩
   
我校护理教育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926年,至今已有91年的办学历史。护理本科教育始于2002年,在校党政正确领导和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发展迅速,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和“十三五”开局以来,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打造专业特色强化内涵建设2012年获批目录外重症护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权。2014年护理学本科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6年获得省级“护理学专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获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授权点。2013-2016年期间,累计获提升计划971万元,建设及完善了护理学专业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在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先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全国首届护理学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三等奖、全国第二届护理学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坛新秀3人;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58项,科研论文172篇,主编和参编教材16部。
  
(二)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对低年级学生举办“天使杯”护理操作技能比赛、对实习中后期的护生举办“情境式临床护理技能大赛,对毕业生组织毕业技能考核,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达99.5%以上。2013年至2017年,我院组织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50余项,获批国家级立项40项,省级立项110项;在各级职业规划比赛中获全国三等奖1项,省金奖1项,银奖1项;在各级创业创新比赛中共提交作品50余项,获省铜奖3项,优秀奖4项;校级专利创新获奖10余项。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近两年,在校本、专科学生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二、
展望未来,不忘初心谱新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护理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等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护理人才。
  
(一)四种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紧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结合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本科护生培养方案,将专科护士培养、患者安全、人文关怀等理念融入护理本科生培养全过程,确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将“仁爱、技精、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护生培养的全过程,以提升本科护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推动“专业照护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基础技能与临床思维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加强校院融和培养过程,不断深化我校本科护理教学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本科护理人才。
  
  1.围绕“仁爱”,积极营造护理文化氛围
   
“仁爱”一直是我校护理教育的根本理念。“仁爱”是护士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爱与尊重,体现在将“爱心、诚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的一言一行中。在“仁爱”理念的指引下,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开展系列护理文化活动,如新生专业教育论坛、护士节系列活动、“一米阳光”社区志愿服务、主题演讲和辩论等,营造优良专业文化氛围,以期能帮助本科护生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不断发展、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实现专业照护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提高护生综合职业能力。
   
2.围绕“技精”,创新护理实践教学模式
   
围绕“技精”,我校不断改革护理实验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一门课程、二个阶段、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和系列竞赛机制。
   
整合14门护理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成一门《护理实验学》;分基础和专科两个训练阶段;按演示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递进安排实验项目;采用课堂教学、临床见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四种形式。已形成“1-2-3-4”实验教学模式,在结合临床护理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形式。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针对低年级护生的“天使杯”技能竞赛,旨在考察学生对单项护理操作掌握情况;针对实习中后期护生的“情境式”临床技能大赛,站点与赛道相结合,引入标准化病人,设置临床情景和“安全陷阱”,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针对毕业护生的客观结构化毕业技能考核模式,将全面考察毕业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技能。
   
3.围绕“安全”,培养护生安全护理意识
   
患者安全是护理服务最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本科护士是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力量,必须为实践安全的护理服务做好准备,加强对护生的安全教育是有效防止护理失误的第一步。我院多措并举,围绕“安全”,开展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如组织开展患者安全专题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模拟技术、PBL教学、“尝试错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提升护生的患者安全意识和能力;第5学期开设20学时的“患者安全”选修课。
   
4.围绕“发展”,开设专业辅修方向
    为适应临床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在通科培养的基础上,开设助产护理、手术室护理、麻醉护理、重症监护和血液净化护理五个专业辅修方向。为学生职业发展提前谋划,做好知识储备,助力学生尽快走上临床专科护士队伍。
  
(二)三项结合打造特色专业建设品牌
   
1.将特色专业建设与卓越人才培养相结合。在认真总结护理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依托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精心设计,制订护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和课程融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围绕临床护理人才需求,积极进行全面探索和实践。以辅修专业为主线,培养专科化科研型护理人才。
   
2.将卓越人才培养与护理专业硕士点建设相结合。围绕学生职业发展和临床护理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在护理学特色专业建设和卓越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评判性、创新性思维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将我校护理专业中卓越的本科生与护理专业硕士生培养有机衔接,为同学们走上临床专科护士,乃至临床护理专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完善学校和医院紧密结合的护教协同培养机制。在总结安庆和池州两所临床护理学院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将临床护理学院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固化,形成模板;积极稳妥的推进临床护理学院建设步伐,为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供机会;为探索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积累经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联动发展,促进双方在临床护理、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全面深入合作。
   (三)一个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院
    1.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把好人才引进质量关,着力优化师资结构,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
    2.实施师资培养“四项”工程。一是学习培训。继续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国内、外访学项目。二是实施“双师素质”工程,完善“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组织专兼职教师联合开展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研究。三是内部培训。通过集体备课、试讲等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学院交流等形式,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四是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博士学位。同时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现有高级职称人才的引领作用,形成人才梯队。
   
3.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坚持“以教研科研促教改、以教研科研带队伍”的方针,大力开展应用研究,着力推进教研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教研、科研工作,培育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创新能力较强的教研科研团队。
   
4.大力推进护理教育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内外护理高等教育院校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护理学院(系)开展学术交流;力争与1-2个相关院校建立护理教育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办学,加强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最终为护理教育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当有为。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为满足“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护理服务的人才保障需求,护理学院党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积极做到高处着眼抓认识,实处着力抓重点,小处着手抓关键,不负新时代党的新使命、不负师生员工的新期待,充分凝聚起全院师生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奋发进取的实际行
动,顺应发展新需要,创新开启新征程,为落实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建设教学研究型、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