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正文

【院长话发展】口腔医学院陈传俊:软硬件并举 医教研协同 助推学科建设

时间:2017-11-22 来源:宣传部 阅读次数:

口腔医学院副院长陈传俊

  

高等医学教育是民族健康工程的前期工程,也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我校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我校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基本办学定位,口腔医学专业是我校主要专业之一,是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分支。要办好口腔医学教育,在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引领的前提下,要落实好校第八次党代会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校“十三五规划”中的相关指标;要审视当下,找准差距,在补短板上下功夫;要突显口腔医学专业特色,做到医教研协同发展。

    皖南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原为皖南医学院口腔系,始建于1985年,1987年招收3年制专科生,1997年开始招收5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20135月成立口腔医学院。与我省兄弟院校的口腔医学专业几乎同时开办,几十年过去之后,我们和兄弟院校在取得了很多成绩和发展成就同时,也拉下了不小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人才队伍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因此我们要基于差距找抓手,谋求新的发展。

一、人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根本

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同样,学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人才,是软件工程。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学校关于教师的“博士化工程”为契机,多管齐下,着力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用好学校关于人才工程方面的政策,采取“引进来”、“送出去”和在岗提升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教职员工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和临床技术水平。目前,已有若干年轻老师在外校攻读博士学位。我们将继续积极支持年轻教师外出攻读更高学位。今年下半年,我院制定了中短期人才引进计划上报了学校人事部门,力争让合适的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二、抓紧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形成教学和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目前,我国有口腔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大多以直属附属口腔医院作为实践教学基地。而我校口腔医学专业自开办至今,因种种原因而尚无直属附属口腔医院。临床教学主要依托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住院床位为47张,门诊牙椅24张,门诊手术量为1800/年,门诊接诊人数约4/年)、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三级综合医院口腔科,住院床位为7张,门诊牙椅10张,门诊手术量为30/年,门诊接诊人数约1.5/年,)和分散在省内外的非直属的综合医院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直属一附院口腔医学中心和二附院口腔科隶属于综合性医院,二级分科尚不完善,亚学科发展不充分。从本科生培养和口腔医学专业认证标准角度分析,我校一附院和二附院的临床教学设施远远达不到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要求。按照口腔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的要求来看,一附院口腔科的规模并不能保证专业硕士生的培养。总之,迫切需要附属口腔医院作为硬件平台来支撑学科建设。

口腔医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所拥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存在三个重要缺陷:一是以综合性医院的为主,二级分科粗放甚至没有二级分科,不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二是基地分散,学生的实习处于“放养”状态,缺乏统一教学管理;三是因为没有附属专科口腔医院,不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业务提升,很难在教师队伍中产生临床医学大家,而医学大家恰恰是一个学科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尽快建成附属口腔医院刻不容缓。

    三、突显口腔医学专业特色,做到医教研协同发展

口腔医学的学科建设,应以临床为依托、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推力,做到医教研协同发展。口腔医学是强调实践的学科,是需要“动手”的学科。从医疗的角度来说,本学院培养的成品就是口腔医生,要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我院曾以口腔医学专业卓越医师培养计划项目为依托,调整临床课教学程序,让“卓越医师班”学生提前以“导论”课的形式提前介入临床课,并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我们将加快临床实践基地建设,为大学生“早动手,多动手,反复动手”创造条件,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我们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临床技能,为造就临床大家和名医打好基础。

教学方面: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建立教学工作例会制,绩效二次分配倾向教学,学院教学督导组常态进行教学质量督导评估,监控各主要教学环节及教学质量。本学院将以推进专业认证入手,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通过规范教学环节、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监控力度等举措,构建目标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们将以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学督导为主要抓手,促进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科研方面:强化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申报各类课题,鼓励学生申请各类大创项目,鼓励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并实行导师制。老中青教师队伍中已经凝练和延伸出若干科研方向:(1)三叉神经痛方向,这是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病毒感染与三叉神经痛可能的关系;(2)肿瘤方向,主要研究与口腔肿瘤的相关生物因子;(3)牙周病方向,主要研究牙周病与糖尿病相关性的可能机制。希望通过不断培育,衍生出更高水平和更有价值的学术问题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