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院副院长 许国飞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医学影像学院迎来了加快发展、夯实基础、提升水平、奋力崛起的重要时期,二级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实施者,如何在新常态下进一步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我院探索人才培养、促进专业建设的题中之义。为此,学院将以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坚定改革信心,主动适应环境,加快科学发展,力争在办学规模、学科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实践实训平台建设、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实现突破创新。
自2013年学院成立以来,在校党政正确领导下,全院师生员工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十二五”期间以及“十三五”开局以来,学院党委按照校党委要求,全面加强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夯实;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体教工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被评为校第一批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目前医学影像学院有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2个本科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教研室和2个实验中心。为推动医教研的持续发展,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狠抓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十二五期间获批提升计划、振兴计划和中央财政专项11项,获得建设经费共2330万元,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共计43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首次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校本部引进硕士8名,8人均获得职称晋升。坚持科研立院,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科研成果取得突破。1人次获芜湖市科技进步奖,1人次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校本部教师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论文2篇,一类期刊论文1篇,二类论文3篇,三类论文8篇;获得各级各类课题10项;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数5项,2项发明专利进入实际审查阶段;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学院目前建成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2个实验实训中心。大幅拓展教学实习基地,“十二五”期间共开拓实习基地21家,大部分实习单位医疗设施先进,实习带教水平较高。通过实习中期教学检查及互相走访,我院与各教学基地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均保持100%,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省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十二五”期间共获批国家级项目10项,省级项目24项,校级科研项目6项。学生参与发表SCI论文4篇,一类论文2篇,申请并获批国家专利3项。获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次,省赛二、三等奖各1次。
健康中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倒逼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各项医疗保障政策的陆续推出,催生了医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的更新、医学规模的扩大和个人医疗水平的提高;给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市场对于复合型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继续扩大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省内外的影响力,提升学院对于学校办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贡献度,是我院迫切思考的重点工作内容。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影像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专业建设要求,坚持内涵发展,加强基本建设,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夯实科研基础,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抓质量,促发展,让学院成为辛勤耕耘的田园。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坚持内培外引,构建开放式教学队伍。
积极倡导“厚德、博学、创新、仁爱”理念,努力营造自由公正、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坚持内培外引,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继续落实博士化工程,进一步稳重心、调结构,逐步构建专兼结合、校企结合、内外结合的以临床教师和校本部教师为主体,政府企业专家为补充的开放式教学队伍。
2.深化教研教改与成果应用,培养教学创新力。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继续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将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方法应用于教学。加快推进医学影像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鼓励教师申报质量工程项目,力争年均项目数4-5项。
3.整合资源利用,构建实践性教学平台。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加快推进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构建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影像学仿真模拟实验室;完成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周期验收工作;力争申报“大型医疗仪器设备仿真教学与训练系统”虚拟实验教学与科研平台建设项目;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4.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建设,将教学督导贯穿教学全过程。
以审核性评估和专业认证为抓手,配精配强教学督导组专家组成,积极发挥学生教学信息员在评教评师中作用,完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评价标准和奖惩制度,尝试建立有效的开放环路反馈机制,将教学督导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提升教学软实力。
二、补短板,提速度,让学院成为科技创新的家园。
1.凝练学科方向,以共同愿景凝聚人。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催生医工融合成为现代医学的新型科研方向之一。现代医学发展中,临床医学越来越依赖生物医学工程学及多学科整合优势,而临床医学中的新问题、新需求帮助生物医学工程学找到落脚点。学院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和学科特色,促进医工深度融合,为申报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及生物医学工程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全面夯实基础。
2.构筑学科平台,以科研实践培育人。
积极寻找医疗器械生产和营销的企业载体,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开展校企合作;施行产研结合,促进专利创新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施行科教结合,搭建学生见习、实习、就业平台,促进学生就业和健康发展。加大寻找科技源的力度,强化横向课题申报,力争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得数逐年增长。
三、强能力,重素质,让学院成为学习生活的乐园。
1.强化素质培养,以运动健康为理念,打造“乐活影工”。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探索“心存感恩,勇于担当、对党忠诚,身心健康”的培养模式,践行“以一带三”工作方针,课外文体活动作为第二、三课堂蓬勃开展,在各项文体活动中均获得不俗成绩,先后在校34届、35届、36届、37届、38届体育运动会上获得总分第二、第二、第一、第二、第三的好成绩;坚持不忘初心、服务社会,深入基层开展医疗服务、支教扫盲、调查调研等志愿服务,鼓励学生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我们将秉承运动健康的理念,建设以主动学习为主体、以运动和创新理念的培养为两翼的学生培养模式,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强化科研精神,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营造学术氛围。
实施“科研创新计划”和“科研思维养成计划”,支持本科生开展承担科研项目。继续组建科研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教师科研。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进行查重,提倡原创精神,强化学人教育和学术道德养成。实行“导师培养制”,严谨培养环节、聚焦创新思维,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学生。
3.强化实践实训,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大实践投入,增强市场引导,探索“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开拓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毕业设计及毕业考核制度,坚持“校企医研政”协同育人。坚持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在就业工作中主动出击、不断总结经验、开创新思路、打开新局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层次,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研究生入学率,在就业率、就业层次以及就业质量等各个方面保持良好态势,实现学生就业率100%。
风来潮起,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医学影像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在科学部署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实上做文章,在破解难点上求突破,一步紧跟一步走、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敲,在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中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