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校第八次党代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喜迎党的十九大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明确提出了我校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号角。未来五年是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大会确定的目标上来,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奋力向校第八次党代会目标奋进的开局时期,宣传部特推出“院长话发展”系列报道,旨在宣传展示各二级学院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成果,探索加快发展新举措,进一步构建跨越赶超发展新格局,推动我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院长 朱向明
在党的十九大和学校第八次党代会胜利闭幕之际。面对党中央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临床医学院将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推进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工作为抓手,全面实施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扎实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强化资源整合和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全面提升临床教学能力
1.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这一目标,以强化“五个发展导向”为主线,以审核评估“五个度”内涵要素为标准,结合我校“十三五”办学面临的新形势,修(制)订3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学院“十三五”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注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系列科技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和医学大讲堂为抓手,着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机融合“三位一体”教育,充分体现高等医学教育新理念、新要求,为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2.强化教学能力建设。教学是保障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临床医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和教学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1人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人获省级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50多人次在校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 1人荣获省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第一名,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级坛新秀”荣誉称号。一附院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省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学院致力于整合学院和附院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联动和整体驱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好附院在临床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化教师培训、教学竞赛、质量评价等工作,定期开展教师理论教学培训班、实验技能培训班,通过系列“教学培训竞赛”,挖掘、培养一批热衷教学的青年骨干。健全“老中青”教师三级联动的传帮带机制,发挥老专家、教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把教学考评引入临床教师考核体系,引导广大教师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造就一支梯队合理、朝气蓬勃、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
3.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院现有九所临床学院。自2013年起临床课程由原来的内、外、妇、儿四门增加到十三门,学习时间也由一学期改为两学期。随着教学规模扩大和教学任务增加,学院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扎实推进临床学院教学能力建设,通过开展小班授课、床边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逐步建立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培养体系。为保障教学质量,学院将进一步完善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抓好教学督导员、学生舆情员和质量监控员三支队伍,组建新一届学院教学督导组,构建“校-院-室”三级督导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巡视教学、巡回教学和骨干教师示范教学,加大过程监督与指导,提升带教能力,促进各临床学院和附院教学水平同质化、优质化提升。
二、以审核评估、专业论证为抓手,强化专业建设,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1.全力推进评估和认证工作。2019至2020年,学校将迎来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学院将坚持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按照“五个度”的要素要求,突出特色发展,夯实内涵基础,强化办学定位。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优势的同时,加快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步伐,积极培育社会紧缺的儿科学专业,逐步完善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布局。学院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估和认证工作为契机,对学院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质量监控、课程体系等进行全面梳理,理清评审指标内涵和专业建设要求,使迎评促建工作成为学院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凸显专业特色的重要抓手,全方位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水平,为申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注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
2.分类加强专业建设。突出全面发展,差异发展,整体带动。“十三五”期间,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内涵建设,发挥好专业的示范作用,力争在“十三五”末,带动学院相关医学类专业全部进入一本批次招生。加强卓越医师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授课教师层次,推动系统教学和整合课程教学,切实促进课程融合。推行基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基于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针对临床医学(免费医学定向生)专业特殊性,加快推动与其相匹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优化技能训练和考核,增强学生职业的认同感。针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重点加强专业课程教研室建设、师资保障、教学设备配置等工作,确保专业软硬件达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十二五”期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先后获国家奖项、表彰40项,省级奖项、表彰106项。获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毕业生考研率、年终就业率分别稳定在25%、98%以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学院顺应国家教育部、卫生计生委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形势,完善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据新修(制)订的“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四位一体”的主干课程体系和以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相适宜的立体课程体系,深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大学生社会责任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附院在政策、人员、工作机制等建立有效衔接,充分发挥附院医疗资源、临床师资等优势,积极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和模式改革,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有力推进医教协同、协力育人。
三、以机构调整为契机,突出资源整合,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2017年5月学校调整机构设置,明确了临床医学院和附院的机构职责,理顺了适应学院事业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有利于学院打造学科团队,突出学科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强化实验平台建设。充分依托《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工程建设》、《临床医学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诊断学综合性实验平台》、《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后续建设》等提升计划项目,投入经费2000多万元,筹建4号实验楼临床医学实验实训中心,对中心内诊断学、康复治疗学、手术外科学等专业分中心进行整体设计,优化实验布局,促进临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深入融合,既彰显各专业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为创建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示范实训中心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强化质量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全面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质量工程,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等领域,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丰富精品课程资源,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打造一批特色品牌项目,使学院国家、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数较“十二五”期间有较大增长。三是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新增博士点授予单位立项建设, 突出临床医学专业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推进学院各学科交叉融合,抱团发展,促进基础与临床结合、临床与预防结合,使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力争把临床医学建成省级 “一流学科”,实现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取得突破。
凝心聚力启新程,砥砺奋进续华章。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更是清晰描绘了未来五年新的发展蓝图。面对当前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学院党政将在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全院教职员工,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扎实奋进、砥砺前行,切实把学院建设好发展好,为实现教学研究型、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梦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