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正文

我校成功举办第六届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

时间:2017-10-23 来源:宣传部 阅读次数:


会场(一) 

    丹桂飘香,金秋送爽。在全国喜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2017年10月21日,我校第六届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在体育馆隆重举行。来自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池州市人民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黄山市人民医院、马鞍山市中心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等16家单位的17支代表队共68名选手参加了大赛。院长章尧、副院长廖圣宝,校党委委员、二附院院长陈斌,校党委委员、一附院党委书记徐朝阳,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朱向明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比赛。各相关学院和部门负责人,参赛医院的专家、领队、参赛选手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教务处处长郑兰荣主持。

开幕式现场

副院长廖圣宝致开幕词

    廖圣宝致开幕词,他首先代表学校对参赛医院的老师和选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次竞赛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临床医学专业是我校的优势专业,近年来,专业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7级新生实现一本招生,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率、考研录取率不断提升。我校已连续七年参加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并都取得可喜成绩,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扎实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综合素质。举办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是落实我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的具体措施,是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平台。他希望各参赛医院以竞赛为平台,促进临床教学的交流和合作;以竞赛为契机,共同推动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提升我校医学类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代表发言裁判代表
参赛选手代表江旭东同学宣誓裁判员代表陈方满老师宣誓


    参赛选手代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代表队参赛选手江旭东同学和裁判员代表陈方满老师分别宣誓。
    本次竞赛以“精医术、尚医德、悟医道、展风采”为宗旨,参照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模式进行。竞赛分初赛、决赛两部分,初赛为站点式,设9个站;决赛为赛道式,设4个赛道。比赛内容覆盖面广、项目多,涉及内、外、妇、儿、耳鼻喉科、急救、护理等临床学科,设有体格检查、医嘱书写、鼻出血止血术、胸穿、换药、腹穿、腰穿、换药术、导尿术等15项临床操作技能。赛场设置仿真模拟教学模型和“标准化病人”,高度贴近真实临床情景,以此全面考核大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团队精神、人文关怀和心理素质等;采取实行教、考、裁分离,将临床带教老师、命题老师以及裁判老师三者相互独立,互不参与任何一方工作,进一步彰显出本届比赛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竞赛现场(一)


竞赛现场(二)

竞赛现场(三)

竞赛现场(四)

竞赛现场(五)

竞赛现场(六)

竞赛现场(七)

竞赛现场(八)

教师观摩直播室

学生观摩室

    赛场上,选手们沉着应战,冷静思考,深入分析,准确判断,团结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进行操作,展现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水平。同时,裁判员细致观察选手操作,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对选手的表现进行打分。赛场外,学校设置了1个教师观摩录播室、8个学生观摩室,1200余名领队和学生在场外清晰观摩赛场情况。通过专家现场点评、同步直播,让比赛成为一次难得的教学活动,既扩大了竞赛的教育面,让更多师生从中受益,同时也促使各参赛医院相互交流、互得益彰,真正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颁奖现场(一)

颁奖现场(二)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皖医第二附属医院获得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医院获得二等奖,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等获得三等奖,皖医第一附属医院一队和二队获得特别奖。
    闭幕式于下午3:30分举行。教务处副处长陈祥攀主持闭幕式。郑兰荣致闭幕词,希望全体师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发扬本次竞赛的好作风、好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再创佳绩,为把我校建成以医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地方特色高水平院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已成为我校一项重要赛事、亮点项目,本届比赛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对竞赛进行部署,各有关部门、单位积极配合,参赛专家和选手热情参与,有力保证了比赛顺利有序进行。通过举办临床技能竞赛,为各教学医院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全方位检验了学生临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仪器设备规范使用水平等。同时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强化了临床技能培养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会场(二)

合影留念


(侯东晓/文  郭平石、汪峰、侯东晓/摄  郑兰荣、张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