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以落实省委巡视整改工作为契机和新起点,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创新团队建设为关键,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聚焦一流,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加强资源整合与优化,全力推动科技工作的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导向意识,推动学科发展
为了合理配置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我校积极构建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传统优势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实施学校重点学科培育计划,逐步落实“学科引校”战略。我校注重重点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学科建设目标,制定了《皖南医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校、院(部)、学科点三级管理体制。对省部级、校级重点学科及传统优势特色学科给予政策倾斜,坚持“两计划一专项”建设的经费投入导向,近三年通过专项和校内预算分别投入学科建设经费2773.25万元和256万元。
为了加快我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队伍建设,凝聚、稳定并支持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提升我校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我校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依据创新团队的基本要求,立足我校实际,修订并发布了《皖南医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了我校第二批校级创新团队遴选工作。通过团队申报、部门推荐、团队汇报、学术委员会评审等环节,遴选出“显微神经解剖与神经肿瘤精准治疗的转化医学团队”等四个团队为皖南医学院第二批科技创新团队。
二、坚持平台意识,推动效益产出
我校现有“活性生物大分子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个省级科研平台。为了提升省级科研平台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省级科研平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我校对现有省级科研平台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出台了《皖南医学院省级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实施意见》。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平台建设目标与任务,理顺了管理机制,明确了管理责任,提高了管理效率。目前,“活性生物大分子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已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开展的建设期满验收,“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被省科技厅已授予“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格证书。
为支持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及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我校启动了SPF动物实验室建设。前期,我校组织相关人员赴兄弟单位动物实验室调研,对各学院和直属附院的实验动物需求进行调查统计,组织校内专家对动物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论证。立足我校实际及论证结果,委托设计单位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并邀请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SPF动物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和完善。目前,我校SPF动物实验室建设已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
三、坚持服务意识,推动科技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广大师生对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了解,提高科研人员的仪器设备使用水平,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我校每年定期举办大型仪器实验技术系列培训活动。培训本着以教促学、示范促用的基本原则,就大型仪器的原理、构成、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现场讲解、全流程操作演示等环节,加深大家对仪器的认识,了解操作规范。
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及时发布科研资源信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渠道。我校建设并开通了校中心实验室网站,及时发布相关管理制度及最新大型设备信息,并设置校外大型设备共享平台链接。校国有资产管理处网站设置了“皖南医学院教学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实时发布大型仪器设备信息,明确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功能、应用范围、存放地点、责任人等信息,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
科技创新团队遴选
重点实验室检查验收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