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巡视整改开展以来,学校国资处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细化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主体,立足细节,着眼长效,以积极的态度,认真的精神,扎实推进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中的资产管理尚存薄弱环节整改工作,现取得阶段性实效。
一、实行资产管理三级管理体制,明确主体责任。
为了强化资产管理,明确主体责任,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学校确立了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员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理者各司其职,在资产验收、报账、建卡、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各自肩负着不同职责,共同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二、立足细节,联系实际,定期开展资产清查
为了甄别资产数据真伪,摸清“家底”, 2016年开展了全校范围的资产清查工作,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清查过程中,国资处对资产数据分类别、分部门梳理,责任到人,分步骤逐项校对,紧扣细节,不留死角。同时,针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对各项资产主要信息进一步细化和确认,优化资产相关责任人的管理权限,使核查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实现资产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建章立制,着眼长效,规范管理国有资产
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2016年,我校修订出台了《皖南医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系列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资产出租、使用、处置管理。国资处与组织部、人事处等部门通力配合,制定《皖南医学院人员岗位变动资产交接单》,实现机构调整、人员变动和资产信息变动协调一致,有效改变资产信息失真现象。
四、搭建资产管理网络平台,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为了提高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学校在摸清了“家底”及现存数据状况基础上,对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改版升级,网络版资产管理系统上线运行。通过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全校部门及职工可以随时查看部门及个人名下资产状况;新型资产管理网络模式,改变了以往资产验收、报账、建卡、处置、统计等模式,从线下到线上,更为便利,更为迅捷,更有利于监督;通过技术开发,搭建中间数据库,构建新增资产实物账和财务账自动对账功能,改变了传统人工对账模式,确保新增资产账实相符。
通过上述努力,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尚存薄弱环节、信息不明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王成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