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法治皖医建设为契机,以提质增效为原则,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有力地推进了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
一、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完善。以大学章程制定为契机,积极建设法治皖医。成立章程制定工作领导组和起草组,完成《皖南医学院章程》起草工作,现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以教育经费管理提升年活动为契机,起草和修订了收费管理、差旅费管理、经济合同专用章管理、基建维修工程管理、效益评价、内部审计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了依法治校水平。
二、办学资源利用积极推进。充分利用存量资源,重新对赭麓校区进行总体规划,形成初步规划方案。积极谋划增量资源,滨江校区4号实验楼和研究生公寓建设已报上级核准和备案,并按计划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积极推动教学科研资源向社会开放,制定开放方案,明确开放措施,扩大了服务社会的职能。
三、“两计划、一专项”稳步实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硬件和软件建设。2014年获批提升计划、振兴计划、中央财政专项等项目共99项,总金额1.34亿元。成立学校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并完善项目库,实施会商机制,加大对归口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督查力度,及时发布项目督查通报,2014年省拨经费项目完成率达99.4%。通过项目建设,学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仪器设备基本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四、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坚持民主治校,继续施行教代会年会制、校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召开七届二次教代会和六届二次工代会,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对绩效工资改革、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事项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畅通师生医护员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加强团学组织建设,召开第13次团代会暨第11次学代会。加强统战工作,落实统战人士提出的16件意见和建议。关心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他们的余热。
五、人事工作深化改革。积极贯彻人才强校战略,着力落实学校首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修订和制定《皖南医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皖南医学院教职工教育培养管理办法(修订)》等制度9项,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明确了政策导向,提供了制度保障。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推进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促进二级学院发挥办学主体责任,提高办学活力。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目前校本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3人,已获博士学位49人,大大改善了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严密论证,科学制定了2015年进人计划。实施师德修养提升工程,倡导廉洁从教之风,弘扬高尚师德。同时,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职称申报、医疗保险参保、新进人员培训、职工考勤考核等工作。
六、后勤保障扎实有力。进一步优化育人条件,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完成“空调进高校”工程,在教室、图书馆和学生公寓安装空调3239台,实现室内场所空调全覆盖;完成校园电网扩容改造,建成全校学生公寓智能化用电系统,实现与校园“一卡通”系统无缝对接;制定《皖南医学院基建维修工程管理办法》,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有序做好日常维修、医疗保健、社会服务企业管理和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等日常工作,为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七、财务管理力度加大。开展“教育经费管理提升年”活动,建立《皖南医学院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皖南医学院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提高了财务管理制度化水平。2014年实现财务收支平衡,财务运行总体平稳。明确预算编制原则,确定编制目标,规范编制流程,严控“三公经费”,完成2014年度校内预算下达和2015年校内预算草案编制工作。完成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适应财税体制改革,严格实施国库支付。推进基建财务管理,加快办理冲销基建历史借款进度。加大业务培训指导和宣传服务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充实项目库,提高项目执行率。组织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八、资产管理继续强化。认真贯彻《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促进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积极配合项目建设,完成大部分省政府集中采购任务、校内预算项目招投标和采购任务。完成2013年度提升计划和中央财政专项设备的验收以及资金的支付,推进2014年度政府采购计划的落实。有序做好2015年度提升计划、振兴计划政府采购计划的汇总、整理、审核工作,编制2015年政府采购计划书。加强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完善资产入库、处置及资产信息管理,开展资产使用管理情况自查整改。认真做好房屋场地出租出借、校内办公用房调整、办公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实验用动物供应等工作。首次完成学校年度资产管理及增值报告。
九、审计工作提高效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内审工作覆盖面,2014年完成审计项目214个,其中完成科技大楼等基建工程项目20个,修缮工程项目189个,审减额分别为11万元和59万元;完成科研经费专项审计共5项,涉及金额109.5万元,并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加强审计监督,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招标33项,经济合同会签125份。
十、校园信息化建设上新水平。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更新和升级,完成信息标准、公共数据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应用支撑系统建设,对各类信息系统升级维护,实现各业务系统与数字化校园平台对接,提高了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信息化水平,推进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进一步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新增图书6万余册,续订、新订数据库20余个,中外文报刊1200余种,初步形成了与办学方向、专业设置相一致的馆藏文献体系。
十一、学生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开展2014年“感恩 诚信”主题教育、“助学 筑梦 铸人”主题征文、优秀学子宣讲等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2014年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1名辅导员在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1名辅导员荣膺“2013年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中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4人、三级资格7人。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完成就业指导课1804学时,举办“就业与创业讲坛”4期,2位辅导员在第三届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截至2014年12月底,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78%。
十二、民生工程实行新举措。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积极稳妥地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经过周密酝酿、广泛讨论、反复修改完善,制定并实施《皖南医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调整了职工公积金缴存基数。做好送温暖工作,对离退休老同志、退役军人及现役军属、困难教职工等共178人次进行了慰问。发挥资助育人的积极作用,系统推进学生资助工作,2014年度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共11328人次,金额共计1701.16万元。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2614名学生成功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推进研究生奖助工作的制度化、多元化、透明化、长效化,通过明确导向、实施“三助”、鼓励创新等举措,进一步激发了研究生教育的活力。
十三、深化平安校园建设。通过建体系、严责任、重教育、查隐患、抓平时,多措并举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坚持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全年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例会3次,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分析研判校园安全形势。以“六防”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开展学生安全专题讲座18场,组织学生疏散演练3次,组织师生消防灭火演习6次,发布安全预警信息6次。通过完善校内交通安全设施、安装交通安全标识牌、规范机动车辆出入管理等方式,有力保证了校园道路畅通和师生交通安全。全年组织集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15次,查找安全隐患47项,并及时进行整改落实。加强技防工作,完成对15个监控点位及机房设备等维修工作。重视消防安全,组织专业厂商对785只灭火器进行换药维修,对715只灭火器进行了更换。坚持四级值班制度,进一步加强值班巡逻工作。购置四轮警用巡逻车1辆、二轮警用巡逻车2台,为物业安保人员配备了防暴钢叉、橡胶棍等警用装备,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了威摄力。
十四、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认真开展第一届全省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支持校园文化载体建设项目,开展了校区和道路广场更名、控烟等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呈现新局面。组织“三个以一带三”、“优良学风班”创建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学风、校风建设。全面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培育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设置廉政文化警示宣传牌,营造敬廉崇洁的良好氛围。投入70万元建设了“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实践中心”,进一步改善了学生文化活动条件。广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我校“红色医疗实践团”被团中央授予“优秀实践团队”称号。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学子喜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举办校第35届体育运动会,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高校部田径比赛中,我校学子勇夺男子团体第二、女子团体第二和团体总分第二的佳绩。
校第七届教代会暨第六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
大学章程讨论会场
毕业典礼
我校举行“恒瑞助学金”签约仪式
安全检查
学校就校党政工作报告征求专家教授和党外人士意见
文明创建工作动员会
消防演练
就业洽谈
“学雷锋共建美好江城”植树活动
体育风采表演
我校在省大学生运动会中获佳绩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文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