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专业建设,稳步扩大办学规模。
学校制定了学科专业建设“十一五”规划,依托重点学科和硕士点打造优势专业,通过优势专业影响带动相关专业和学科的发展。目前,我校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省级特色专业2个(法医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专业有省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发展学科3个、省重点特色专科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各学科优势互补,形成了一个人才梯队合理、学术优势明显、后续发展强劲的学科群,带动了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发展,凸现了临床医学专业的优势。
“十五”以来,我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按照学科交叉、资源整合、外延拓展等方式,依托临床医学优势专业,设置了医学影像学、护理学、药学等新专业,形成了以医学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体系,稳步扩大了办学规模。学校高度重视新专业的建设,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等有效措施,改善新专业办学条件,确保教学质量。目前,各新专业教学环境良好,学生满意度高,毕业生学位授予率超过95%,平均就业率达97.75%。
2.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水平。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学校根据医学教育功能的社会化、内容的人文化、课程的综合化的现代医学教育特点,修订了培养方案。调整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配置,加大了选修课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选修课的开设力度,设立素质学分,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课程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精心设计适应21世纪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成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重点建设课程5门。机能实验中心成为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是省级示范实训(实验)中心。学校将教材建设作为专业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鼓励教师主编、参编高质量教材。近年,由我校教师主编、参编教材79部,其中,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各4部,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三等奖2部。选用高质量教材,其中近3年出版的教材年均超过95%,优秀教材年均超过77%,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近3年,学校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59项,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15项。教师广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根据医学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特点,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多媒体教学,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达到49.93%,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优化基地布局。目前,学校拥有58所教学实习医院, 实习生实际管理床位数超过7张;8所附属医院,编制床位5375张,医学门类生均床位数1.02张。其他专业实习基地46个,基本满足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次,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对临床教师进行培训,定期开展临床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查房、教学竞赛、临床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带教水平,为增强学生的实习效果提供有力保障。第三,强化技能培训。弋矶山医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动物实验室和技能培训实验室,学生在实习前,集中进行技能培训,强化知识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第四,加强对实习各环节的管理。完善实习管理制度,规范技能考核、教学查房、出科考试等环节,加大了实习质量监控力度,确保实习质量。第五,定期召开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推进临床教学建设与改革。第六,加强实验室建设,开放实验室;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第七,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近年来,学校制定政策,提供资金资助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目前学校资助学生科研立项20项;先后有100余人参加皖南地区蛇毒蛇伤研究项目,并成为安徽省病理生理学会会员。科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热情。学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7篇,陈云同学的研究成果为“十一五”规划教材采用。
(五)坚持以评促管,严格教学质量监控。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大力强化教学管理。第一,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并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优化、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开展研究,成果较为显著,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第二,修订、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加快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程;第三,制定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基本建设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第四,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反馈、领导和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实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并加强对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第五,建立有效的教学奖惩机制,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与校内津贴、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党委宣传部)
病理生理学学生兴趣小组
学生在开放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