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眼界 激发兴趣 营造氛围
我校精心推出“科技宣传月”系列讲座
党委宣传部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五日
历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关系,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校积极开展各类科研活动,鼓励、引导广大师生开展科学研究,9月23日至10月底,在“科技宣传月”期间,科研处精心推出系列讲座,邀请了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介绍学术前沿与科研动态,传授科学方法,引导师生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介绍学术前沿,拓宽师生眼界。 针对我校师生科研视野不够宽阔,对学术动态知之甚少的情况,学校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教授给全校师生作题为“如何利用高分子技术制备非病毒载体”的报告,在报告中,吴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利用化学高分子PEI制备非病毒DNA载体的科研思路与方法及他们团队在此方面的科研突破。我校党委副书记、院长宋建国教授为广大师生作“2007药物研究进展”学术报告,他介绍了2007年抗氧化剂、抗生素、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及抗肿瘤药物等多种药物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用大量的统计学数据说明某些常用药物的副作用应引起高度警惕,许多传统用药观念必须改变,使在座师生获益匪浅,拓展了科研新思路。我校校友、客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兼麻醉和ICU学科主任姚尚龙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耐心细致而又风趣生动地讲解了麻醉的概念、麻醉学的起源、麻醉学的发展。我校校友、中共芜湖市镜湖区委书记韩卫民在“美国高校技术创新与转让”的学术报告中,以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生动具体地阐述了美国高校技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美国高校技术创新与转让的机制与政策,并重点说明了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孵化器在高校技术创新和转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系列讲座,从不同方面开阔了师生眼界,拓展了科研思路。
激发科研兴趣,传授科学方法。针对我校师生科研信心不足和团队意识薄弱等情况,“科技宣传月”期间推出的系列讲座内容除了推介学术知识外,还包括大量科研思路、科研方法的介绍。如,吴奇院士在报告结束后为在场的同学与老师一一答疑释惑,热情鼓励同学们要立足当前,学好各项基础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从事科研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坚定同学们的学习与科研信念。姚尚龙教授把麻醉医师比作无影灯下生命守护神,他通过介绍他自己的成功历程,给麻醉学专业的学子们指出人生成长的轨迹,加深了同学们对专业的理解与热爱,增强了同学们科研探索的信心和动力。杨江华、黄宏平博士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开题报告中,分别就各自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背景、选题思路及所采取的技术路线一一做了详实的介绍与阐述,并对在座的师生的提问认真解答,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课题的选题、研究方向的选择等话题进行热烈地交流。弋矶山医院院长芮景教授在所作的“临床科研的若干问题”报告中,阐述了科学的含义及进行科学研究的要素,随后结合临床事例提出了临床科学研究中的若干个问题,如临床与基础相脱节、医学是不肯定的科学、医学研究的目的等。他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安徽省科技奖获者得的课题为例,说明科研就在身边,大家要用敏锐的嗅觉去发现。其后还介绍了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及综述的写作方法,告诫大家做科研应持之以恒,最后以中国教育先驱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存”的话结束了报告会。研究生部主任胡剑北教授结合多年的治学与科研经验,作了“科研鉴定与报奖”的报告,就科研成果鉴定的程序、报奖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全面深入而不失风趣幽默的介绍。这些很有针对性的讲座加深了广大师生对医学科研的认识,提高了科研兴趣,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定的科研方法。
“科技宣传月”系列讲座,从各个角度开阔了师生视野,启迪了科研思维,掀起了一定的科研热潮。科研处在积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的同时,加大对国家和省科研基金项目的宣传力度,通过编印科研小册子,帮助师生全面了解申报情况。由于科研处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今年我校科研课题申报热情明显高于往年,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37项,经过初审、函审和会审,最终根据省里规定推荐了10项;申报省教育厅课题达103项,创我校历史最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