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充分展示各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宣传部联合各二级学院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系列报道,旨在总结成绩、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激励广大师生为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不懈奋斗,努力答好“教育强国,皖医何为”的时代答卷。本期巡礼学院: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精医尚德传承医道 匠心育人赓续华章
一、学院办学历史与基本概况
临床医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国内医学名家李济仁、刘贻德、孙瑞元、翟庆骏等曾在这里深耕三尺讲台。自1958年建校以来,临床医学专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为学校唯一开设的专业;1977年招收第一批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1979年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成立医学系;2007年更名为医学一系;2013年更名为临床医学院,设有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学两个专业。2019年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且排名逐年稳步提升;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安徽省高峰学科、安徽省一流专业、安徽省特色专业等。现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安徽省全科师资培训基地、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学院办学发展历程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
临床医学院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办学67年来,毕业生3万余名,着力培养适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三、工作举措和成效
实施“促中心”工程,确保党建融合事业发展到位
举旗帜,“党建+”工作理念提升组织活力。打造“党建+专业”、“党建+团建”、“党建+志愿服务”、“党建+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党建+”模式工作品牌,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发展工作、学生育人工作相融合,创新组织活动形式,激发党员活力。谋发展,“三大建设”办院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学院党委紧抓事业发展,聚焦学科、专业和人才队伍三大建设,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核心竞争力。育新人,党建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学院党委将立德树人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根本标准,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价值导向,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育人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人才培养在学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锚定学科专业建设定位,突出通专结合型人才培养
学院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1个,省级各类临床重点专科 22个。神经外科学、皮肤病学、烧伤外科学等14个学科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STEM)全国百强。自2019年以来,临床医学ESI排名一直稳定在全球前1%,每年稳步提升300名左右。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通专结合型人才培养,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医学教育战略合作,举办“安徽联合医学卓越班”,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80%;依托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在神经科学、精神医学方面的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开设皖南医学院“天坛班”“安定班”,进行微专业的探索与人才培养;与芜湖市昭美眼科医院深度合作,举办“皖南医学院—芜湖昭美眼科班”冠名班,培养眼视光医学专门人才,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
成立“天坛班”和“安定班”
落实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学校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多举措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现拥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全国、全省优秀教师7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坛新秀7人省江淮名医12人、省“青年江淮名医”3人、卫生杰出人才3人、卫生健康骨干人才19人;省“特支计划”卫生创新领军人才6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人;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14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安徽省名中医1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近五年来,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及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教学研究项目、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等累计超150项,发表教学论文百余篇。
部分获奖证书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丰富课程教材资源建设
加强课程整合和教学方式改革。在优化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采用CBL、PBL等新教学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医学人文素养。开设《外科手术学》《临床实用技能学》《临床医学整合案例(PBL)》等整合课程,促进学生知识整合、操作技能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培训、建立标准化病人(SP)资源库,并在《诊断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雨课堂、腾讯课堂、超星课堂等新媒体教学优势;进一步丰富线上课程资源库,制作手术示教、教学查房、技能操作等优质视频280余个;充实线上精品课程、MOOC资源等课程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资源。以临床核心课程“内外妇儿”为重点,努力打造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金课和虚拟仿真金课等一流本科课程,现有省级课程建设类项目28项;《外科学1》《外科手术学》等课程申报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经省教育厅推荐上报教育部评审。
部分获批牌匾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学生临床技能
强化“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理念,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建设感知医学(社会实践)、走近医学(接触临床)、走进医学(社区见习)、走进医院(医院见习)四阶段实践模块。通过医学生誓言宣誓、医学大讲堂、社区医疗卫生实践、志愿者活动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基础教学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推进桥梁实践课程改革,优化《医学导论》《临床实用技能学》《外科手术学》等课程设置。临床医学实验实训中心坚持对学生预约开放,年均开放达2000学时,利用临床思维训练系统、网络数字化手术录播系统、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系统等,实现学生上机自评、操作互评,在训练中反馈,在实践中进步。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医疗资源,拓展优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现有教学医院14所、实习医院44所,充分满足学生实践教学之需;教学医院开展临床专题讲座、临床操作示教、病例讨论、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等,加强学生对临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和综合运用,严格执行“小出科+大出科+技能出科”三级出科考核,实现全过程管理。实行基础医学综合测试、(全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毕业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OSCE模式)三阶段考试,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分析反馈整改,促进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连续举办十二届校级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连续参加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获华东分区赛特等奖2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和三等奖2次,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校第十二届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
坚持“五育并举”理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0年以来,学院育人成效不断提升:在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380余项,在学科类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00余项,在文体类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80余项;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7人次;涌现出涂有宝、何仁可、郁明森、邵天胤等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先进个人,事迹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安青网等媒体报道;毕业生就业率约96%,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考研录取率约42%,2024届考研录取率达48.66%,位居全校各专业第一,2021-2023年连续三年获“就业先进集体”。
2020-2024年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类比赛学生部分获奖一览表
序号 | 年度 | 竞赛名称 | 获奖人次 |
1 | 2020 | 第三届安徽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 2 |
2 | 2020 |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 1 |
3 | 2020 | 2020年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 | 9 |
4 | 2020 | 第三届“亿学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及综合能力大赛 | 2 |
5 | 2021 | 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21 |
6 | 2021 |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竞赛 | 3 |
7 | 2021 | 第四届安徽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 4 |
8 | 2021 | 2021年安徽省高等教育合作委员会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技能大赛 | 4 |
9 | 2022 | 全国脑科学与脑技术比赛 | 1 |
10 | 2022 | 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 | 5 |
11 | 2022 |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 | 6 |
12 | 2023 | 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 10 |
13 | 2023 |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研究创新暨实验设计论坛” | 4 |
14 | 2023 | 安徽省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 | 16 |
15 | 2024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 2 |
16 | 2024 |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 | 5 |
17 | 2024 | 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1 |
18 | 2024 | 第十一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 4 |
19 | 2024 | 2024年安徽省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 | 4 |
20 | 2024 | 2024年第二届“外文奖”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 | 2 |
21 | 2024 |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 | 3 |
22 | 2024 | 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 6 |
2020-2024年国家级和省级文体类比赛学生部分获奖一览表
序号 | 年度 | 竞赛名称 | 获奖人次 |
1 | 2020 | 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 11 |
2 | 2020 | 第二届中华诵写讲大赛 | 1 |
3 | 2020 | 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 | 2 |
4 | 2020 | 安徽省大学生篮球联赛 | 7 |
5 | 2021 | 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 | 14 |
6 | 2021 | “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第五届安徽省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 | 4 |
7 | 2021 | 安徽省第四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 | 6 |
8 | 2021 | 2021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 | 1 |
9 | 2021 | 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 | 7 |
10 | 2022 | 安徽省喜迎二十大文艺汇演 | 8 |
11 | 2022 | 安徽省第五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 | 5 |
12 | 2022 | 安徽省第六届"e博在线杯”短视频创作展示活动 | 4 |
13 | 2022 | 安徽省第十五届大学生运动会 | 18 |
14 | 2023 | 安徽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 7 |
15 | 2023 | 安徽省第六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 | 4 |
16 | 2023 | 安徽省第七届“EBSCO杯”文献信息获取大赛 | 2 |
17 | 2023 | 2023-2024全国啦啦操联赛(合肥站)青年乙组 | 3 |
18 | 2023 | 2023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 | 2 |
19 | 2024 | 第二届人体器官捐献生命接力运动会 | 1 |
20 | 2024 | 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 | 2 |
21 | 2024 | 第七届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 1 |
22 | 2024 | 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 | 2 |
强化教学质量保障,形成闭环管理体系
依托学校智慧督导中心和临床智慧医教平台,已实现与所有教学医院的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开展线上教学督导和手术示教直播。严格按照《皖南医学院校外教学基地准入标准和管理实施办法(修订)》拓展校外教学基地,根据学校临床医学院教学(实习)医院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对教学(实习)医院进行量化考核管理,实现动态调整。持续推进临床教学同质化,组建虚拟教研室群,实现校本部、直属附院、教学医院教研室一体化,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举办教学医院双师型师资培训班,加强师资培训;对各教学医院临床教师授课实行准入制度及分级管理,实行试讲淘汰制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传、帮、带”作用。强化教育教学督导,认真开展“三期”教学检查,坚持学生信息员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限时整改,督促落实,形成对教学各环节全方位的质控闭环管理。
教学医院师资培训班
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打造智慧医教综合平台
以医教协同为主线,以临床医学实验实训中心和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教学全场景为实体,智教云平台为网络媒介,构建智慧医教平台。开放平台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高效课堂;将平台PC端、手机端分别嵌入信息门户2.0、“今日校园”APP,建立双预约通道;根据实验室场景及开放项目特点设置预约时段及人数,通过同伴互助系统实现学生实训互评,预约与互评记录纳入《诊断学》《外科手术学》《临床实用技能学》等实践课程形成性评价。运用信息化技术,将临床手术室、技能训练室等与校本部智慧教室联通,开展手术示教、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远程交互教学,将临床诊疗过程和规范立体化呈现,拉近课堂与临床距离。面向本科生、实习生开展观摩式、沉浸式教学,促进临床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实时、互动、共享,推动在线与在校、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三同步三互动”,以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
手术示教
站在新起点,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临床医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聚焦政治建设、聚焦内涵建设,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建设高水平临床医学院。(白桂峰/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