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充分展示各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宣传部联合各二级学院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系列报道,旨在总结成绩、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激励广大师生为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不懈奋斗,努力答好“教育强国,皖医何为”的时代答卷。本期巡礼学院:麻醉学院。
麻醉学院:德艺双馨弘医道 守正创新育英才
一、学院发展历程和概况
1980年,皖南医学院率先在安徽省内举办首届麻醉医师培训班,以后逐年举办,为我省培养了一批具有麻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1993年,开始招收麻醉学(方向)专科生;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麻醉学本科专业,学制5年;2003年,被批准为麻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麻醉学专业独立成院,成立麻醉学院;2022年,麻醉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麻醉学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具有麻醉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完善的科研实验环境,坚持面向国际医学科学前沿,面向健康中国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健康与科技对接、健康与社会对接、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构建和完善了覆盖麻醉、临床等学科领域的重点科研平台。近年来获批国家级及省厅院级各类科研基金50余项,在BJA、A&A等SCI杂志和国家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0多篇,主编《麻醉学实验技能指导》,参编第四版《临床麻醉学》等多部教材及专著10余部。先后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1个,麻醉学实验实训中心1个。
二、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推进“四个回归”,按照“定位准确、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品牌”的原则,在麻醉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特色专业和安徽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基础上,始终以人才培养工作为核心,实行个性化教育和差异化教学,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创新精神、良好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知行合一、多维发展”的应用型麻醉学专业人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先后涌现出包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最美医生”姚尚龙,国际知名学者、第十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黄宇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姜小敢等优秀医务工作者。
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最美医生”姚尚龙(左图) 国际知名学者、第十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黄宇光(右图)
三、工作举措和成效
聚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取得新成绩
围绕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结合学校“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医科大学”发展目标定位,突出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学院获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8项、校级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横向科研项目2个;省级麻醉学专业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个、麻醉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精品开放课程1门、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发明专利授权10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一类(含SCI)20余篇。
获批牌匾
虚拟仿真教学
获奖证书
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积极探索建立质量标准制定、质量过程监控、质量信息采集、质量信息反馈、质量效果改进等环节的闭环系统,通过“三级督导”(学校、学院、教研室)、“三支队伍”(教学督导专家、学生信息员、教学管理人员)和“三种反馈”(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反馈、社会用人单位反馈)的举措,不断完善目标明确、过程严格、评价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落实院领导班子课堂听课制度,制定《麻醉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麻醉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工作重点》等文件;二是狠抓课堂到课率,提高抬头率,组织开展低年级早晚自习,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三是继续加强教学巡查,做好校、院、教研室三级督导工作,做到有反馈有整改,切实提升督导成效;四是教师教学投入有效增加,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等教学研讨常态化,教学基本功竞赛、教案设计评比等获奖层次不断提升,教学成果奖和论文不断突破,先后获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校优秀教师7人,全国麻醉学讲课比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各类教学成果奖5项。
临床麻醉床旁教学
教育教学督导会
建设特色实验平台,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麻醉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共投入300万元经费进行建设,目前设备总值已超2000万元,建成模拟手术室等12间实验室,配有SimMan3G综合模拟人、高级脑立体定位仪、行为学实验模型、疼痛阈值测定仪等教学科研设备,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实验室围绕麻醉学领域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点、难点临床问题和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凝练形成了围术期脏器保护、疼痛及其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及认知障碍的脑机制研究等3个研究方向。推进有组织的科研,积极发挥教研室团队科研力量和优势,麻醉学进入2021年度科技量值全国百强(全国第19名、全省第1名)。1人当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1人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项目。重症医学科(教研室)获评“十四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所属党支部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SimMan3G模拟人
当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证书
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形成虚拟仿真实验品牌
加强实践教学和临床思维教学,将远程教学、临床危机训练、临床思维、虚拟仿真教学列入培养方案,提高实践、实验教学学时,深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案例式、情景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建立学校实验室与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互通的远程教学系统,实现医院与学校实时声音、视频互动教学。将虚拟仿真教学和视频远程传输教学融合,并逐渐在其他课程中进行推广,尤其是在《疼痛诊疗学》和《麻醉学导论》中引入了虚拟仿真和课程思政,取得良好效果。《麻醉学实验指导》教材已成功出版并投入使用,完成《麻醉学远程实践教学指导》新教材建设的申报,获2023年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合作委员会虚拟仿真创新应用邀请赛二等奖1项。
虚拟仿真创新应用邀请赛二等奖
虚拟仿真情景模拟联合PBL教学
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人才队伍水平全面提高
坚持人才队伍建设首位战略,实施"内外双驱"发展模式:一方面强化内部培育,通过麻醉学临床与基础相结合团队、实施"传帮带"导师制、选派青年教师海内外研修、推进学科带头人培育工程等方式提升师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外部引智,柔性引进哈佛医学院谢仲淙、协和医院黄宇光等顶尖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同步构建"三位一体"教师发展体系,实施临床教师分层培养计划,形成名师引领、梯队培养、资源共享的教师成长生态,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近年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中国好医生”1人、全国住培优秀指导老师1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5人、安徽省第七批特支计划人才称号1人、安徽省“青年江淮名医”称号2人/安徽省第一届“江淮名医”培育工程卫生健康骨干人才称号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芜湖市“华佗计划”卫生高层次人才市级名医1人、校首届“十佳教师”1人、校首届“十佳科研工作者”1人,1人在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
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
获评安徽省优秀教师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就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
麻醉学院现有实习基地34家,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实施教学基地准入制,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制度,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学基地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落实实习中期检查、出科考等质量监控手段,保证实习基地教学同质化。畅通本科毕业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渠道,建立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积极建立本科毕业生实习、就业与规培一体化机制,不断深化医教协同,完善临床教学各要素、各环节标准,强化标准执行的督促、指导,推进医院教学各环节和管理的同质化。目前已签订“实习就业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3家,“实习—就业—规培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2家。同时强化在校实践教学,构建“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加强课内实验、见习、社会实践、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过程管理,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开辟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和社会服务基地。
部分实习基地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多维度发展
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全国大学生麻醉学知识竞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7项;“创青春”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1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11项;“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14人次获奖;先后获批25项国家级、74项省级和14项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5篇。1名同学获团中央健康扶贫活动“先进个人”称号,2名同学获评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开展的纪念“五四运动”红色信息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1人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一等奖,获“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省级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比赛5人次获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3人次获安徽省奖项。3名学生积极献血被实习医院发文表彰,1名学生勇于救人被地铁站致谢并赠送锦旗,2名同学获市级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一等奖
学生部分获奖证书
“曼陀罗”科研兴趣小组
展望未来,麻醉学院将继续秉承“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教育理念,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麻醉学专业人才而不懈奋斗。(宋田立/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