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充分展示各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宣传部联合各二级学院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系列报道,旨在总结成绩、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激励广大师生为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不懈奋斗,努力答好“教育强国,皖医何为”的时代答卷。本期巡礼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守正创新 追求卓越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一、历史沿革和基本情况
学院前身为1958年办学伊始创立的卫生学教研室,1985年更名预防医学教研室,2010年成立预防医学系,2013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现有4个教研室(预防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1个实验实训中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实训中心)和1个研究所(慢性病防治研究所)。
学院发展历程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职工54人(专职教职工39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4人)、副高职称11人,博士(含在读)19人,博士生导师1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24人、专业型硕士生导师40人。拥有“安徽省特支计划”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全国“最美家庭”、安徽省“最美家庭”、安徽省“最美教师”各1人,首届校级“十佳教师”、“十佳科技工作者”各1人等。
学院现有本科和研究生2个办学层次,拥有3个本科专业(预防医学[含专升本]、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统计学),其中预防医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MPH),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为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校级一流学科。获批安徽省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省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团队、省级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等。
学院与“双一流”高校(天津医科大学)结对共建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项目、与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现有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安庆市、铜陵市、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家,积极推进皖南医学院马鞍山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建设。
学院专业排名
硕士学位授予点方向设置
与国家级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共建合作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育人理念
公共卫生学院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以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为目标,聚焦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学院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坚持“全过程、递进式的双导师制”,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明德、精博、笃行、弘毅”院训。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等。
三、工作举措和成效
党建铸魂,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高水平党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优化支部设置,教师党支部实现“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全覆盖,有效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获批省级样板党支部1个,校级样板党支部2个、三星级党支部4个。深入开展“党建+学科”、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党建带团建成效显著。
以生为本,探索教育教学新范式
学院承担全校60余门课程教学工作。近5年,承担省级高等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质量工程项目2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获教育部、省级、校级校地合作项目4项;获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主编《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副主编《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16部,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
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
探索校地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秉承“疾控机构与高校融合、教学理论与工作实践融合、现实理想与职业精神融合、一线战斗队与预备队融合”的理念,与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办“卓越公卫医师班”,加强实践育人,夯实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新范式,推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学院强化人才培养质量,2024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总通过率为70.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211高校水平,与985高校基本持平。学院近5年本科专业考研录取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2024年应届生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
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
强化对外交流,与企业联合申报并获批“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项目”1项、“芜湖市高等研究院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联合主办“食品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国际交流活动”及“安徽省疫苗免疫评价学术交流会暨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
科研创新,推动内涵式发展
学院坚持预防与基础、临床相结合,构建和完善覆盖大健康领域的重点科研平台和。依托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及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坚持以“精简高效、突出特色”为原则,以“立足皖南、面向全国、服务地方”为服务导向,以慢性病/传染病为主要研究方向,阐明其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机制等。近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1项、安徽高校合作攻关和公共卫生协同创新项目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6项,其它各类省级项目30余项,牵头制修订国标2项、发布团标4项。
学院牵头制修订国标和发布团标
“五育并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思想引领,注重思政育人实效,主动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构建“6+N”线上线下工作平台,推动“三全育人”、学风建设工作有效开展,1人获安徽省“百优大学生”。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项目和比赛,近5年获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5项、省级52项,在A类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62项。
近5年部分A类赛事获省级以上奖项
坚持健康教育与志愿服务相融合,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艾滋病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等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党建和志愿服务品牌。学院共有4支志愿服务队,获得国家级“优秀团队”、国家级社会实践团队等50余项国家级荣誉,安徽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10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其中1支志愿服务队获批国家级青春健康高校项目,1支志愿服务队连续10年获得安徽省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团体一等资助。
部分志愿服务品牌荣誉展示
公共卫生学院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内强师资、优学科,聚力科研创新与平台建设;对外联动省市疾控机构及企业,构建校地企协同发展格局。面向未来,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在专业教育中熔铸家国情怀,在科研攻关中对接国家需求,在实践育人中锤炼青年本领,筑牢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精神底色,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公共卫生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