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正文

【高质量发展】我校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首夺国赛一等奖

时间:2025-11-04 预审:左小炫 二审:饶婷婷 终审:侯东晓 来源:团委 阅读次数:

10月31日—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举行。我校报送的2项作品从全国2700余所高校、300多万学子参与的40余万件参赛项目中突围晋级全国赛,其中《随叫髓到:安徽破解造干悔捐困境的成效观察及模式凝练——基于中华骨髓库73,239名入库者的实地调研》(指导老师:严家炜、曹芦松、童九翠)斩获一等奖,刷新我校在A类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现场展示

“随叫髓到”项目立足我校医学特色、服务人民健康,聚焦造血干细胞悔捐现状,致力于破解悔捐困境。2023年,学校依托直属团学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服务中心,联动安徽省红十字会、一附院、各二级学院跨学科组建“医路相髓”志愿服务与调研团队,将其作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重点项目,实施重点培育,从政策解读、实地调研、专业实践到报告撰写进行全程护航,并加大项目的对外宣传力度,提升项目社会影响力。

国家级媒体报道

团队在学校和安徽省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历时2年深入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一线,走访16个地市的在库志愿者、捐献者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累计完成逾万例电话回访、5216份有效问卷、39例典型案例剖析、11个市的实践验证,形成数万字深度调研报告。提出的三维协同治理方案以芜湖市为试点,带动造血干细胞捐献认知率、入库率显著增长,在库志愿者流失率明显下降。芜湖市2025年前10个月捐献数已达2024年的2倍,其中我校师生5人6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真正实现了“从认知破冰到服务赋能、从价值重塑到政策推动”的完整闭环,为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项目负责人临床医学专业2021级李璐同学表示:“作为医学生,我们深知生命的重量,每一次悔捐都关乎一个生命的消逝。所以,我们依托学校搭建的平台去开展深入调研、提出对策建议、实施干预实践,用医学的专业和担当守住‘生命之光’的承诺,践行为人民健康护航的使命。”

自2024年10月启动校赛至今历时13个月,学校通过搭建平台、主动服务、广泛宣传、精心挖掘,组织30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赛,提交作品400余件,比赛参与度与影响力持续增强。通过“挑战杯”科创训练营、科创大讲堂、科创沙龙、师生双选会等活动持续孵化项目成长,在上半年举办的省赛中我校学子斩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学校再捧“优胜杯”。备战全国赛以来,学校组织省内外专家从研究背景阐释、创新点提炼、应用前景分析、答辩技巧优化等方面提供全过程指导。参赛团队以严谨的科研态度攻坚克难,对项目细节反复推敲、精益求精,最终凭借深厚的项目积淀与日臻完善的干预方案在国赛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

赛前备战反复打磨

组织师生赴国赛决赛展厅观摩

参赛合影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挑战杯”竞赛成为新时代共青团服务青年科技创新的高能级平台和有效载体,此次获奖充分展示了学校科创育人的显著成效。未来,学校将继续立足医学特色优势,依托“挑战杯”品牌效应,深化科创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持续做好“挑战杯”竞赛“后半篇文章”,助力学校学科建设、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注入青春动能。(黄龙/文 尤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