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正文

苏州大学张海方教授应邀来校作专题讲座

时间:2025-11-07 预审:鹿青 二审:刘影 终审:侯东晓 来源:检验学院 阅读次数:

为深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教师科研创新水平,11月5日下午,苏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检验系主任张海方教授应邀来校作医学检验专业建设与国自然申报专题讲座。校党委常委、副院长田磊到会指导,检验学院全体教师参会。

座谈交流现场

本次讲座聚焦苏州大学“系科合一”医学检验专业建设经验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策略两大核心内容展开。张海方教授首先系统介绍了苏州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历程与独具特色的“系科合一”办学模式,分享了该模式如何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与临床实践,促进学科与科室的深度融合。他详细介绍了病原微生物耐药机制、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宿主免疫、肿瘤发生及转移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等核心研究方向,并展示了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前沿应用案例。在专业建设及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张海方教授提出“三维赋能”培养机制,即通过省级精品课程夯实理论基础,依托校企联合实验室强化实践技能,实施“本研贯通”科研训练计划,构建“大一进实验室感受氛围、大二系统学习夯实基础、大三开展课题研究提升能力”的阶梯式培养体系,为培养创新性、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随后,张海方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实践与项目评审经验,倾囊相授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心得,提炼出“选题凝练—问题导向—对标学习—精准打磨”的四步攻坚法。他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建议从撰写相关领域综述切入,梳理领域研究空白点,从而凝练出具有创新性和科学价值的课题;指出课题应源于实际工作积累,并紧扣临床需求,确保研究具有转化价值。同时,张海方教授鼓励申请者认真研读近年获批的项目,把握评审专家关注焦点,严格对照申报指南,逐字优化文本逻辑与图表呈现,确保申请内容符合资助导向与要求;强调青年教师需建立“临床—科研”双轮驱动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科研特色。张海方教授的分享深入浅出,实操性强,为学院教师提供了清晰的申报路径与策略。

田磊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苏州大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表示苏州大学“系科合一”的办学模式为我校检验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他指出,当前学校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检验学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支撑,必须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充分借助长三角区位优势,以创新为驱动,以合作为纽带,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高地。

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内容充实、视角新颖,现场互动积极,气氛热烈,与会教师受益匪浅。检验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汲取先进经验,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科研水平迈向新台阶。(鹿青/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