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正文

赓续校史文脉 弘扬皖医精神——我校组织开展“校史育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时间:2025-11-21 预审:邱琳琳 二审:陶庭马 终审:侯东晓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阅读次数:

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拓展育人载体,增强铸魂育人实效,激发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开学以来,我校以“赓续校史文脉  弘扬皖医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系列活动。本次授课面向2025级全体新生,共有105个教学班级,实现了校史育人新生全覆盖。

师长引航,追溯精神之源

学校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持续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守正创新,切实提升思政课培根铸魂的育人实效。11月12日,党委书记夏劲松以“新起点  新征程  让梦想启航”为题,为2025级全体新生讲授了一堂内涵深刻、启智润心的“开学第一课”。课程围绕“认识新起点”“确立新目标”“适应新环境”“实现新梦想”展开,引导新生深入理解大学意义、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主动融入时代发展,在与国家进步和学校建设同频共振中成长成才。夏劲松寄语全体新生要秉承校训,发扬皖医精神,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成就更好的自己。

党委书记夏劲松讲授“开学第一课”

9月15日,党委副书记、院长姚应水带领2025级临床医学专业全体新生走进校史馆,深情讲述了皖医的校史。他指出,这是一部数代医学教育工作者扎根江淮、服务基层的奋斗史,也是一部皖医人与人民健康同心同行的奉献史。姚应水勉励同学们,作为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要传承前辈们“医者仁心”的崇高品德,更要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将皖医精神内化于心,苦练精湛医术,修炼高尚医德,努力成长为堪当重任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党委副书记、院长姚应水讲授校史

9月30日,党委常委、副院长余结根在校史馆为2025级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新生注入了深厚的专业认同与使命动力。他从皖医创立时服务国家与区域卫生健康的初心,讲到一代代皖医人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的奋斗故事,表示每一代皖医人的奋斗故事都书写了学校办学历程与时俱进的创新史。余结根勉励同学们,要努力成长为既懂医学规律、又掌握前沿技术,能推动医学科技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在皖医的沃土上砥砺前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党委常委、副院长余结根讲授校史

朋辈引领,传承历史之脉

为强化育人实效,发挥朋辈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本学期校史讲解工作在校领导带头讲、课程教师主导讲的基础上,创新引入“高年级学长学姐辅助讲”的实践教学模式。

开学伊始,在校办公室、学生处及各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全校招募了20余位校史志愿讲解员。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分众化、精准化校史培训,围绕新生普遍关注的话题,结合高年级同学在校学习生活的切身经验,指导校史志愿讲解员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与生活。讲解过程中,校史志愿讲解员重点聚焦“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爱校荣校”“传承皖医精神”“争做优秀皖医人”等内容展开,强化价值引导,增强讲解的思想性与感染力。这一举措进一步丰富了校史育人形式,拓宽了思政教育途径,有助于新生在聆听与互动中深化对学校的认同,汲取成长力量。

思政课教师与志愿讲解员集体备课

使命引路,续写未来新篇

“皖医的精神密码是什么?”“我来皖医要做什么?”“我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人?”2025级新生带着这些关乎大学意义与未来方向的思考,走进了校史馆这堂“必修课”,在厚重的历史与前辈的足迹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历史沿革厅”,学校从1958年肇始、几经变迁却弦歌不辍的奋斗史诗,揭开了“皖医精神密码”的面纱。新生们从一张张老照片中读懂了“艰苦创业”的坚韧,从一次次跨越式发展中感受到了“求实自强”的力量。这段历史清晰地告诉每一位同学,皖医的底色是奋斗,皖医的传承是坚守。在“名师风采厅”,刘贻德、尚志钧等一位位学术泰斗的生动事迹,为“为何而学”提供了最动人的注脚。同学们看到,真正的皖医人,其一生都在践行“精医、尚德”的校训。这里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有前辈们用生命写就的答案:学医,是为了守护生命、奉献社会,成为一名称职而温暖的健康守护者。当步入“成就与展望厅”,学校的今日辉煌与未来蓝图,将前两个问题的答案汇聚成行动的号角。“我来皖医做什么?”——答案已然明晰,在这里要传承薪火、练就本领,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学校和国家发展的江河,书写新一代皖医人的精彩篇章。

校史馆里的思政课(一)

校史馆里的思政课(二)

此次校史之旅,不仅是一次认知的刷新,更是一次价值的锚定。新生们将带着解锁的精神密码,开启在皖医的求索之路,努力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吴银银/文  侯东晓、李晓晓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