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新闻    正文

检验学院赴宿松县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活动

时间:2018-07-13 来源:检验学院 阅读次数: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重要回信精神,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推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6日,检验学院20余名师生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崔晓霞,指导老师孙恩涛、都芳等带领下来到安庆市宿松县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情牵脱贫攻坚,心系人民健康

    团队一行首先受到了宿松县卫健委党组成员、地病办主任张国祥,宿松县血防站站长孙本荣和孚玉镇卫健办主任夏英等人的热烈欢迎。张国祥首先介绍了宿松县县情以及大健康卫生情况,孙本荣介绍了宿松县血吸虫病疫情情况和防治现状。崔晓霞简单地介绍了检验学院的办学情况以及此行目的,并感谢宿松县血防站的支持和帮助。双方就人才培养、联合课题申报、血吸虫检测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交流。通过本次座谈,同学们特别是宿松籍同学都表示要深入基层工作服务,利用暑假时间参加志愿服务,为宿松县血吸虫防治工作尽一份力量。

交流会现场

    走进宿松县血防站,再忆毛主席消灭“大虫”

    1958年6月30日,当毛主席从《人民日报》上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的消息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著名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今年,是毛主席为消灭血吸虫题词六十周年,新时代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在宿松县血防站副站长冯杏生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了宿松县血吸虫疫情与防治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并参观了县血防站病原学诊断实验室。冯杏生现场的答疑解惑,让青年学生不仅对血吸虫疫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意识到身体健康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脱贫摘帽的重要保障。

参观病原诊断学实验室

    身入田间地头,科学采集钉螺

    宿松县是典型的农业县,水稻与渔业是沿江沿湖群众的主导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深受血吸虫病的危害,而钉螺则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因此钉螺的监测也是血吸虫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宿松县血防站副站长叶凯、项西鹏的带领下,检验学院“微光”志愿队队员佩戴好防护措施,来到佐坝乡查螺,切身体会到地方血防站工作人员查螺工作的艰辛,同时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收获颇丰。

查螺现场

    了解国家救助政策,看望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在宿松县血吸虫病防治站住院部,老师同学们看望慰问了正在接受治疗的血吸虫病患者,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治疗和家庭生活情况,并给他们送去水果和夏季防暑降温的药品等,祝愿他们早日康复。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是党和政府重视血防工作、关心血吸虫病人的一项民生工程。目前,该站正在接受治疗的血吸虫病人共有30多人。

看望晚期血吸虫病人

    走进安九高铁工地,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宣教

    宿松县是在建安九高铁的经过地。近日连绵大雨,工人在野外工作条件恶劣,很容易会接触到钉螺。在佐坝乡一处施工现场,检验学院“微光”志愿队队员向在场工人科普了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及危害等医学知识,提醒他们要注意防护,不要接触有钉螺孳生的水域,保护好自身健康,为高铁的顺利完工做好健康保障。

血吸虫防治知识宣教

    文艺表演送欢乐,健康咨询暖人心

    在孚玉镇亲情养老院,队员为老人们义务测量身高体重、量血压,讲解夏季防暑医学小常识,解答有关医疗知识,并赠送了防暑降温、防治蚊虫叮咬药物。随后,由艺术团骨干们组成的检验学院“萤火虫”志愿队员们为老人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表演。表演包括民族舞串烧、红歌串烧、年代舞芳华、太极拳、小合唱等。特别是小合唱环节,老人们高兴地与同学们一同拍手哼唱,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健康咨询及文艺表演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本次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暨暑期“三下乡”活动,是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有效融合。通过将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专业教学搬到田间地头的形式,不仅有利于我院青年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社会阅历,培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和对基层工作的热爱,更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主动奉献的信念,立志修德、勤学善学、明辨是非、坚守笃实、勇攀高峰,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孙恩涛/文  陈潜、叶长江/摄  文育锋、侯东晓/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