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学、儿科学教研室联合举办“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黄英教授全程参与指导,12家教学医院及其他临床教研室授课教师通过虚拟教研室线上参与集体备课。
《妇产科学》集体备课由施素华老师主备。她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深入挖掘了每个教学模块的思政元素,为授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思政资源库,同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介绍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研室其他教师在现有思政资源库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有效开展《妇产科学》课程思政及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展开讨论。
《妇产科学》集体备课
《儿科学》集体备课由黄铖铖老师主备。他结合儿科学各系统临床案例,系统梳理了儿科课程中的思政切入点,以“川崎病”课程思政课题为例讲述如何传递医者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多个案例诠释生命至上理念,并展示了多元化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法,引发会场教师热烈讨论。大家结合第十版《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各模块的思政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提供了新思路。
《儿科学》集体备课
黄英教授围绕“如何在临床医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进行发言,指出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她表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应立足学科特色,在保持专业课程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更让价值观引导如春风化雨,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黄英还分享了一些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优秀案例,以及如何在课程中使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视频拍摄等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启发深远,为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打开了新视角、提供了新思路。
教学医院线上参与
本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医学+思政”的深度对话,让教师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课程思政”内涵及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对进一步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育人载体、完善教学环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参与,不仅拓宽了医学课程的育人视野,也为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提供了实践支撑。未来,第一附属医院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让医学课堂成为传递职业信仰、厚植家国情怀的主阵地,为健康中国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医疗卫生接班人。(胡旭华、刘江丽/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