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近日,医学信息学院分别组织计算机、医学信息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推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结合学科特点融入思政元素。计算机教研室课程思政专项集体备课活动全体专职教师参加,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军参与指导。张浩、吴自文等课程负责人围绕《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探讨如何将爱国主义、科学精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吴自文在讲授软件工程概论时,引入“Deepseek等AI工具”案例,引导学生讨论《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践意义,强调了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张浩讲述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知识目标时结合华为鸿蒙系统,深入剖析了算法复杂度的降低带来的系统速度的提升。杨军对两位老师的讲授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而是在授课过程中须融入思政元素,同时点出如何把握思政共性和课程特性的技巧,并补充了一些可以增加的思政元素的来源。
“三位一体”教学设计推进融合。医学信息工程教研室的活动由教研室主任黎青青主持,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苗笛现场指导。主讲教师王家琦围绕"单片机系统的外部存储器扩展"和"IO扩展"两章节,系统梳理了存储器地址分配原理、IO接口设计等核心知识点,重点示范了如何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的工程伦理、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案例。苗笛老师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议在数据存储可靠性分析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IO扩展实践环节强化工匠精神培育。与会教师就课程思政映射点的精准切入、隐性教育方法展开深入研讨,形成了"理论授课+项目实践+思政浸润"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方案,有效推进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深入挖掘特色课程思政元素。智能医学工程教研室围绕“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主题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结合各自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如在《Java程序》课程融入“科技创新、科技强国”案例、《医学知识图谱》课程嵌入“职业伦理”要求、《医院信息系统实训》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等,通过“项目式教学”自然融入专业知识点等。老师们各抒己见,分别讲述所授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方式。
活动现场
此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为医学信息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努力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扎实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丁沛乔/文 毕迎春、张亭亭、杨罗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