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3日,公共卫生学院前往方村街道和渡江第一船纪念馆开展了以“学悟新策青春力行,三下乡筑振兴新篇”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明灯照心路,健康知识护万家。宣讲现场,“芦花”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了多场主题宣讲,筑牢居民思想与健康双防线。志愿者们通过PPT,以生动的故事与深刻的阐释,向社区居民讲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以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同时,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聚焦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开展了慢性病与结核知识科普讲座,并特别针对暑期安全,进行了防溺水安全宣讲教育,详细讲解急救知识,强调“六不准”原则,为居民筑起安全堤坝。
活动现场(一)
白衣执甲送健康,丹心为民筑长城。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将医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惠民实践,提升基层群众健康素养,助力乡村振兴,7月3日,“芦花”志愿服务队前往方村街道开展了义诊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血压、血糖、体脂检测及儿童视力筛查四大健康服务模块。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分工明确、高效协作,为村民提供全流程健康服务。在基础健康检测区,医护专业学生使用便携式设备为村民测量血压、血糖、体脂。针对暑期儿童近视高发问题,志愿者特别设置视力筛查专区,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儿童视力,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医学人文关怀。
活动现场(二)
走访慰问送温情,红色传承润初心。为引导青年学子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7月3日,公共卫生学院师生深入方村街道,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在走访过程中,师生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慰问品,怀揣敬意与关怀走访了社区老党员和部分需要关怀的家庭。他们与老人们促膝长谈,聆听峥嵘岁月的故事,并关切询问生活起居和健康状况,送上真挚的祝福与实用的生活用品,用实际行动传递了社会的温暖与青年一代的敬意。
活动现场(三)
巧手匠心传竹韵,互动生趣乐满堂。“芦花”志愿服务队开展了“竹木动力车”主题科技手工课堂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通过三维动画演示和实物拆解,向孩子们讲解动力车的构造与竹木材料特性。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使用竹片、橡皮筋等材料,逐步组装出竹木动力车模型,使青少年亲身感受传统竹木工艺的精妙与物理力学的魅力,为公共卫生学院“科技赋能乡村教育”实践品牌注入了新内涵。
活动现场(四)
追寻红色渡江迹,赓续血脉强信念。为引导青年学子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公共卫生学院“芦花”志愿服务队前往渡江第一船纪念馆开展了参观学习活动。活动现场,师生们在讲解员引导下依次参观“渡江第一船”“中国船舶简史”“红色村”三大主题展厅。馆内珍贵的文物史料和逼真的历史场景再现,生动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在渡江战役中不畏牺牲、奋勇争先的英雄气概。师生们驻足凝视,深刻感悟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接受了一次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
活动现场(五)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公共卫生学院学子将专业知识、青春活力与满腔热情倾注于基层服务,在宣讲中传播思想与健康,在义诊中守护生命,在慰问中传递温情,在互动中创造快乐,在追寻中汲取力量。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安全意识与文化获得感,更让青年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刻体悟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精彩华章。(项琪惠、王康静/文 项琪惠、刘琪/摄)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