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服务社会,7月8日至9日,公共卫生学院“芦花”志愿服务队赴六安市金安区城北乡中心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红色基地忆初心,砥砺奋进勇担当。为引导青年学子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公共卫生学院“芦花”志愿服务队前往大别山烈士陵园纪念馆参观学习。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了解了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的战斗历程。看着泛黄的书信、生锈的武器,师生们深刻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勇挑重担,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一)
理论宣讲入人心,红色基因代代传。7月9日,“芦花”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主题宣讲。志愿者们以图文并茂的课件为载体,系统阐释“两弹一星”精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与攻坚力量,以及井冈山精神里的革命智慧与群众路线,用历史故事点燃家国情怀。结合公共卫生专业特长,团队聚焦慢性病管理与肺结核防治,通过案例解析、误区纠正等方式普及科学知识;针对暑期安全隐患,专题开展防溺水教育,演示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线。
活动现场(二)
义诊服务接地气,健康关怀零距离。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将公共卫生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服务,“芦花”志愿服务队设立义诊点,志愿者们分工开展血压、血糖、体脂检测,细致记录数据并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活动开展的同时,还为青少年开展视力检查,并同步讲解用眼卫生知识。活动现场,志愿者耐心解答村民关于慢性病用药、夏季养生等问题,用贴心服务架起健康沟通的桥梁。
活动现场(三)
走访慰问暖人心,初心使命永不忘。为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社会温情,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感悟老一辈的奋斗历程,公共卫生学院“芦花”志愿服务队的师生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米、食用油等慰问品,满怀敬意与关怀走进村里,走访老党员家庭和部分生活困难的家庭,与他们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在轻松的交流中,同学们仔细聆听老党员们讲述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建设时期的拼搏故事,并不时询问他们的日常饮食、起居作息及身体状况,用点滴行动将社会的温暖与青年一代的敬意传递给每一位慰问对象,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牵挂。
活动现场(四)
科技手工融趣味,文化传承润童心。为激发乡村儿童创新思维、传承传统工艺文化,“芦花”志愿服务队开展“竹木科技小工坊”活动。志愿者先通过动画演示竹木结构原理,再分发竹片、麻绳等材料,指导孩子们制作简易桥梁、小推车等模型。在动手实践中,孩子们既掌握了基础力学知识,又感受到传统材料的现代价值,现场充满探索与欢笑。
活动现场(五)
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公共卫生学院学子将理论宣讲、健康服务、人文关怀、科普教育与红色传承相结合,既为基层群众送去了实惠与温暖,也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成长,锻炼了青年社会实践能力,在志愿服务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谱写时代华章。未来,“芦花”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项琪惠、王康静/文 宋雅梅/摄)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