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动力源泉。为推动团员青年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校两支暑期“三下乡”国家级重点团队医学影像学院“井冈星火医心实践团”、公共卫生学院“芦花志愿服务队”于近期分别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启了一场淬炼思想、洗礼灵魂的社会实践。在理论宣讲与实地体悟的交融中,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心灵触摸历史脉搏,将炽热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熔铸于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传承,为青春注入磅礴的信仰力量。
理论铸魂夯根基,红歌嘹亮聚丹心
实践团抵达革命圣地的第一天,即刻投入系统深入的理论学习。在《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课堂上,专家以翔实的史料引领青年重回烽火岁月,剖析“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内核。真理的光辉如清泉涤荡心灵,学员们凝神静听,笔尖疾书,在历史的回响中筑牢信仰之基。
在“三湾改编”专题教学中,肖建兵老师创新采用“三维一体”教学法。以史启智,通过珍贵历史影像,还原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转战井冈山的艰难历程,重点解析“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制度创新的时代价值;红歌教学课上,《映山红》《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深情旋律响彻礼堂,青年们用歌声传递跨越时空的信仰共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激昂音符中澎湃涌动。
实践团成员演唱红歌
“三湾改编”情景教学现场
薪火相传话初心,草鞋编结奋斗情
“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访谈教学,成为震撼心灵的特别课堂。芦继兵同志作为夏川将军之子,分享了父辈的援藏故事与优良家风,“人虽迟暮性如火,满怀豪情返高原”,从解放藏区中坚守的信仰,到日常生活中践行的朴素准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细节,让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初心本色与家国情怀,更明白了传承良好家风对于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学编红军草鞋”实践课中,粗糙的稻草磨砺着年轻的手掌。学员们俯身搓捻,聆听“一双草鞋,丈量万里征程”的壮烈故事。每一道经纬都交织着革命者的坚韧,每一次穿引都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具身体悟。编的是草鞋,承的是精神。这堂“指尖上的党史课”,让青年懂得幸福源于筚路蓝缕的开拓。
实践团成员在老艺人指导下学编红军草鞋
重走征途淬意志,红米南瓜忆峥嵘
外出行军是意志与体能的淬炼。在“坝上急行军”任务中,3.5公里的崎岖山路、阴晴不定的山区天气、泥泞的碎石小路、茂密挡道的杂草......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当年红军“肩挑背驮运军粮”的艰辛。黄洋界哨口云雾缭绕,当年“黄洋界上炮声隆”的壮烈仿佛穿越时空;八角楼的清油灯下,青年凝视毛泽东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木桌,思想的光芒穿透历史尘埃。
自制红军餐更是一堂沉浸式历史课。劈柴生火的烟熏红了眼眶,粗粝的红米硌疼了手掌,却让“红米饭,南瓜汤”从课本文字变成了鲜活体验。 围坐品尝“红军餐”时,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一箪食一瓢饮,皆是信仰的滋味,纷纷表示今日更需珍惜,将勤俭作风带回校园。
坝上急行军
自制红军餐
信仰灯塔照征程,青春挺膺续华章
行程尾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丰富展陈为学习画上厚重句点。从朱毛会师的油画到小井医院的手术器械,从被焚毁的红军医院残墙到烈士名录墙上的万千忠魂……历史实物无声诉说着信仰的代价与荣光。国防教育与卫国戍边主题宣讲更点燃报国热血,戍边英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引发青年学子雷鸣般的掌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呐喊在展厅久久回荡。
“井冈星火医心实践团”合影
“芦花志愿服务队”合影
七天的井冈之行是一次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通过红色文化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形式,开展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体验式学习,团队以脚步丈量信仰高地,用实践解码精神谱系。当青年在八角楼触摸真理的温度,在挑粮小道上体悟团结的力量,在红军草鞋里编织奋斗的基因,井冈山精神已如星火燎原,点燃青春血脉。实践团的每位成员将以此次淬火之旅为序章,将红色基因注入专业理想,让井冈山精神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途上迸发新时代光芒,让红土地信仰之火,永恒照亮仁心仁术的万里征程。(何加乐、王嘉怡、滕婕、张慕瑾/文 崔艺杨、滕婕、张昱昊、罗文杰/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