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11月22日至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陶庭马及师生代表一行30余人赴南陵县、泾县开展“坚定文化自信 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实践教学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主题,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互动访谈、劳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师生在行走中感悟文化力量,在思考中坚定理想信念。

活动合影
11月22日上午,师生们首先来到南陵县热爱村传统文化展示馆,了解地方民俗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后,大家走进霖玉轩花果园开展现场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张佳慧老师结合花果园的创业实践,为同学们讲解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体现。果园创始人朱春玉向大家分享了从城市管理者到返乡创业者的心路历程,讲述了如何通过绿色发展理念,将荒山变为“四季飘香”的生态果园。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亲身体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

现场授课(一)
当天下午,师生们前往宣纸文化园,开展以“纸寿千年 匠心永续”为主题的访谈式教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李飞飞老师主持本次教学,与党的二十大代表、大国工匠、宣纸非遗传承人毛胜利老师展开深入对话。他从宣纸的历史渊源、108道制作工序讲起,重点分享了“晒纸”技艺的坚守与创新,以及参与制作“三丈三巨宣”的攻坚故事。毛老师38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的匠心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师生。同学们在互动中进一步理解了“守正创新”的时代内涵,增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现场授课(二)
11月23日上午,师生们走进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展以“铭记抗战救护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主题的革命文化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张梦婷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新四军在云岭时期的抗战历程,重点讲述了以沈其震、傅连暲、林可胜等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在战火中救死扶伤、不畏牺牲的感人事迹。同学们被白衣战士们展现出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与英雄气概所震撼,纷纷表示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现场授课(三)
此次实践教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通过“边走边学、边看边悟”的方式,打通了课堂与社会、理论与现实的界限,使思政教育更加鲜活、更具感染力。同学们在总结中谈到:“从宣纸的千年匠心,到新四军的铁血忠魂,再到新时代的绿色振兴,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一脉相承与时代创新。这不仅仅是一次研学,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拓展实践育人路径,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文化自信、汲取奋进力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吴垠/文、图)



皖公网安备 340203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