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公告    校外公告    正文

关于举办皖南医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时间:2008-06-26 来源:人员机构 阅读次数:

各团总支:
    为引导和激励我校大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校团委、学生处、科研处、学生会决定举办皖南医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大赛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激励全校青年学生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勇于实践、迎接挑战,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培育团队协作意识,营造校园科技学术氛围,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塑造健全发展的个性与人格。
二、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一)参赛资格。凡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均可报名参赛。
   (二)参赛作品。包括以学生为主完成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限本、专科生)、科技发明制作(分为A、B两类。A类: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份社会调查报告应在15000字以内,每篇学术论文应在8000字以内。
   (三)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决赛申报日(2008年12月30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含两人,下同);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均须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或硕士研究生作品。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四)参赛作品须作者本人或竞赛小组集体申报,每件作品需有相关专业1至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推荐,1至2名相关专业专家学者指导,并填写统一印制的《第三届皖南医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表》(以下简称《作品申报表》)。
   (五)参赛作品需经各系团总支统一组织评审后,由各单位统一报送校团委。每个单位选送的作品不得少于5件,不得多于15件。
三、时间安排
   (一)2008年10月30日前,各单位上交《作品申报表》、作品的文字材料和电子版。文字材料A4纸打印。
   (二)2008年11月,专家书面评审。
   (三)2008年12月,终审决赛,模拟答辩。将聘请专家分别评出各组参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
   (四)2009年4月,推荐部分优秀作品参加 “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竞赛评奖和奖励
    本次竞赛将设立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各类作品分别设立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将按照各系组织作品申报的具体情况,评出优秀组织奖若干。
五、活动要求
    1、各系团学组织要高度重视,努力争取各系党总支的支持和参与,精心组织,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内宣传阵地,扩大该项赛事在广大师生中的影响力。
    2、要有组织、有规划、坚持不懈地推进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要发掘和探索学生科技创新新模式,努力发现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拔尖人才。
    3、倡导并积极鼓励各参赛者结合社会所需,结合专业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并保持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积极参与到本次竞赛当中。
    4、大赛的相关材料请在校园网或团委主页查阅和下载。
 
 
    附件:
    1、皖南医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报名表
    2、皖南医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表
    3、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格式要求
 
 
 
 
 
 
 
 
 
 
 
 
 
 
 
 
 
 
 
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