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及相关部门:
为培养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关注知识产权及其保护,同时为了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相关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决定开展皖南医学院第十二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为确保大赛有序顺利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激发大学生创行活力,培养大学是职业素养及科普与科学素质,引导大学生加强创造、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二、大赛进度安排
(一)宣传动员(6月—9月)。学校发布通知,各学院向学生广泛宣传,部署参赛工作,积极动员学生和指导教师选题,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开展创新研发。
(二)作品申报(9月上旬)。本届比赛直接对接芜湖市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请各申报人在9月4日前通过“芜湖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赛务管理系统”完成作品的网络申报,并下载纸质材料交至所在学院,各学院汇总后于9月10日前报送汇总表(附件1)excel版和盖章扫描版。
1.系统网址:http://zl.list-joint.cn/
2.系统使用手册见《专利比赛管理系统操作说明书》(附件2)
3.系统校级报名截止时间:9月4日17:00
(三)作品评审(9月下旬)。报名截止后,学校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的作品将聘请专家进行初赛评审;入围优秀作品再通过ppt汇报进行复赛。遴选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市级专利创新创业大赛。
三、参赛对象
在校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个人或团队)。
四、教师指导
大赛鼓励教师指导参赛学生完成作品,提高参赛作品创新水平,每项作品一般最多2位指导老师。大赛设有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证书。
五、参赛作品要求
(一)参赛作品类别:参赛作品分为发明专利类、实用新型专利类、外观设计专利类三类作品。
(二)作品时间要求:
1.发明类作品为2021年 9 月 1 日-2023 年 9 月 1 日已受理并获得申请号的原创作品;
2.实用新型类和外观设计类作品为2022年9月1日-2023年9月1日期间已受理并获得申请号的原创作品。
请大家及时对作品进行专利申请,申请并进入实审或者授权的作品将根据《皖南医学院专利管理办法》给予资助。
(三)申报要求:
1.已同时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类专利的作品只能选择其中一类申报,不得同时申报。
2. 参赛作品负责人必须是专利发明人之一;
3. 参赛作品负责人必须是我校在校大学生;
4. 参赛作品需提交专利申请证明并保证真实性。
(四)有下列情况的作品不得参加大赛:
1.符合申报时间的作品已在往届市、校等大赛获奖的不得再次申报。
2. 专利权属存在争议的作品;
3.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共利益的专利作品;
六、奖项设置及奖励标准
大赛设作品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一)作品奖:设特等奖1项,可以空缺;一等奖为参赛项目的5%;二等奖为参赛项目的10%;三等奖为参赛项目的20%;优秀奖若干。
(二)优秀指导教师奖:对获三等奖以上作品的指导教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证书。
(三)组织奖: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本届比赛的二级单位授予组织奖。对组织有力、学生参赛踊跃、参赛作品质量较高的二级单位授予最佳组织奖,奖项不超过5项,对组织奖和最佳组织奖获奖单位颁发奖牌。
(三)以上项目奖金参照《皖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奖励办法(暂行)》(校政﹝2019﹞5号)执行,奖励不分团队和个人,只针对作品奖励。奖金由团队按照成员对作品贡献大小自行分配。获奖人员均颁发证书。
对弄虚作假、抄袭仿制的获奖作品,学校将收回奖金及证书,并按照有关校规校纪处理。
七、大赛设立组委会
由科研处、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处、校团委和研究生学院负责人组成,组委会设办公室在科研处,负责处理赛事日常工作。
八、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加强宣传、广泛动员,提高大赛的学生参与面和受益面,同时要认真遴选作品,保证参赛作品质量。
2.大赛组委会建议学生数1000人以下的学院推荐不少于10项作品;1000-2000人的学院推荐不少于15项作品;2000-3000人的学院推荐不少于20项作品;3000人以上的学院推荐不少于25项作品参赛。鼓励各学院积极组织更多作品参赛,作品总数将作为本次获奖基数的重要参考依据,获奖专利作品数将作为校大学生年度科研资助金项目指标分配倾斜的依据。
3.各学院、部门如有专利知识宣传、普及等需要,可提前与组委会联系。
4.请各学院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报送推荐材料。
九、大赛工作联系人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科研处):魏慧君、李田;
电话:3932560;邮箱:373477455@qq.com.
附件:
附件1:第十二届芜湖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参赛作品汇总表.xls
科研处 创新创业学院 学生处 校团委 研究生学院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