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教师把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秉持教书育人理念当好“人师”,公共基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持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
开展集体备课,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
外语、体育、医用物理与数学、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教研室期初共开展7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其中外籍教师集体备课1次。各教研室结合自身课程特点,深入探讨思政元素与课程有机结合的路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研室的集体备课中,主讲于少文老师就篮球中的“交叉步持球突破及行进间低手投篮”进行技术层面讲解,强调篮球获利要正当、守规则,篮球要有团队协作及个人担当意识,充分将 “育体”、“育心”、“育人”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其他老师就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展开了热烈讨论。
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教研室在集体备课中,主讲景婷老师就引导大学生将个人职业选择和创新创业建立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的大形势之上进行讲解。参加备课的教师围绕如何从课程目标中挖掘思政元素一一进行发言,确定了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发扬奋斗精神的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集体备课现场
举办系列讲座,针对课程特点深入探讨
9月24日,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振宏、陈健两位老师为全院专兼职教师举办两场讲座。刘振宏博士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入手,就《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为大家梳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建设医学院校特色课程思政的思路,引导所有老师思考、探究在医学院校中建设公共课程课程思政的路径。
陈健博士则是将目光聚焦在英语教学,为外语教研室老师作题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以英语教学为例》的精彩讲座。陈博士着重讲解了英语“课程思政”的切入点,既要“走出去”,也要“走进去”,要防止“文化霸权”与“盲目排外”,要善于在英语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找到靶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课程思政讲座现场
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实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是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解决课程思政问题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公共基础学院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好教学切入点,由点及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王琪/文、摄 何爱民、侯东晓/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