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学校新闻

社科部组织部分师生赴南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阅读次数:88创建部门: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9-05-20

5月16日,社科部组织医学一系、护理系07级部分学生及相关辅导员和教师近百人,在社科部王方根主任的带领下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进行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师生乘两辆大巴车到达第一站: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5月16日上午的南京,小雨一直下着不停,似向后人无声诉说1927年至1949年间革命的血雨腥风。师生们冒雨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在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英烈。面对成千上万的烈士英灵,同学们倍感心情沉重。
 

 

师生在雨花台纪念馆合影

 

师生们参观了烈士事迹纪念展厅,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述,师生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先烈们的伟大和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大家纷纷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我们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先烈的遗志;我们的今天是先烈们用鲜血铺就的,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同学们在认真听讲解员讲解

 

下午,师生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最近,有两部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在国内的银幕上出现,而这两部电影不同的表述方式,引发了众多观众对于这一历史事件本身的关注。师生们来到纪念馆,看到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馆名:“1937.12.13-1938.1 一行黑色大字,标明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一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令人触目惊心。在解说员的讲解引导下,师生们参观了“警世钟亭”、“兴华宝鼎”、“《狂雪》诗碑”,“历史的桥梁”、“残破城墙”和“断裂的军刀”3组建筑,以及“遇难者头颅”、“断臂”两组雕塑和长明火等主体设施,以及遇难同胞的遗骸。

震撼人心的“母亲”雕像,每隔12秒就消逝一个生命……详尽的史料、无数图片和影像的展示,新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的3000多件文物全方位的展示,深深的震撼了师生们的心灵。

 

 

部分师生在和平广场合影

 

“我们要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大屠杀幸存者语);约翰·拉贝的一句话同样醒目地竖在墙上:“可以宽恕,但不要忘却。”。“痛记于心留其史,奋发于行促今事”,“岁月轮回,难忘国耻,以史为鉴,自强不息!”

参观后,师生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深受教育,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

最后,师生们还参观了南京总统府。

 

 

部分师生在总统府合影留念

   社科部  刘振宏/   刘振宏 李鸿显/摄  宣传部  任苔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