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团总支、学生分会、学生社团: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引导我校广大青年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十六次团代会精神,积极投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健康成长。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学生会决定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共建和谐家园 共创美好未来
二、活动内容:
根据活动的主题要求,本次社会实践继续坚持服务基层群众和促进青年成长相结合,继续引导我校广大青年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培养和造就广大青年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安徽努力奋斗,为支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做出切实贡献。
(一)组织校级重点服务团队:
1.组建大学生骨干培养实践服务团
集中组织大学生骨干到城市社区、厂矿、农村进行挂职锻炼、调查研究,在参与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国情,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把组织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作为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环节,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改革开放成就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把组织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与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提高职业素质、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更加顺利地就业奠定基础。
2.组建大学生医疗卫生服务团。
重点发挥我校大学生志愿者专业的优势,积极组织他们为农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开展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咨询,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3.组建改革开放成就宣讲团。
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各地改革开放成果展览、观看改革开放成就电视专题片、考察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和新农村建设典型、访谈一批改革开放事业见证人、撰写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心得和社会调研报告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此基础上,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宣讲改革开放成就,宣讲党中央提出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重要战略思想。
4.组建校庆活动宣讲团。
以我校五十周年校庆为契机,传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宣传“回顾历史、总结成绩;彰显学术、扩大交流;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校庆主题,宣传我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宣传,达到广大校友积极参与和支持校庆工作包括校园建设、文物征集、校史展览、校友联络、学术交流、庆典活动等。
5.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团。
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走访、入户帮农、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农村实际,真实反映农村状况,切实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特别要注重调研中央近三年的农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要建立长期联系制度,确定一些重点联系村作为长期联系服务对象。
6.组建四川地震灾区服务团。
根据四川灾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四川籍学生开展扶贫支教、心理辅导和医疗卫生服务,营造全社会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浓厚氛围,充分表达我校师生对四川灾区人民的诚挚爱心和热切关怀。
(二)社会实践其它形式类项目:
以迎奥运做贡献为主题的活动、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类活动、专题社会调查、公益体验类活动、回乡实践感恩教育活动、社会挂职锻炼活动、勤工助学类活动、专业实习类活动等。
(三)开展征文等活动。
各系动员学生按照《关于开展“沐浴改革开放阳光幸福成长青年征文”活动的通知》(校关工委【2008】3号)和《关于开展“我看奥运”征文活动的通知》(校关工委【2008】4号)文件精神,积极参加征文竞赛,征文发送到电邮:wnyxytw@163.com。
开展“我眼中的新农村”主题摄影活动。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利用照相机记录家乡农村的点滴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三、活动方式
根据活动的主题要求,本次社会实践继续采用团队实践与个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采用项目申报、择优立项的方式,组建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二是组建系级团队和社会实践小分队。三是对未参加实践团队的学生,各系对其提出要求,学生带着任务返乡完成必要的社会实践任务。
(一)校级重点团队的申报
校级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通过项目申报的方式,由校团委根据需要择优立项产生。其申报立项程序及要求为:
1.实践地点:由团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社会实践基地芜湖市三山区龙湖街道固堤村、芜湖市鸠江区石城社区、泾县琴溪镇新元村、旌德县版书乡版书村、绩溪县杨溪镇石汀村、池州市贵池区九华山乡自行确定。各团队在保证原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可另行开辟新的实践基地。为工作便利,各团队可到校团委开具有关证明,然后自行与实践基地联系,并得到实践地的接收证明。
2.组建团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团队,可由同一系学生组成,或由不同系的学生组成。
3.申报立项:按照团委[2008]23号文件《关于开展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团队申报的通知》要求,各团队须先填写《2008年皖南医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登记表》报团委。
4.项目论证审核:校团委将组织专家对社会实践申报项目进行论证,确定学校重点资助的实践项目和资助经费数额。
5.培训动员:7月上旬,校团委将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领队、队长进行专题培训。
6.出征仪式和开展实践活动:7月上旬,学校将隆重召开2008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征仪式,仪式后各团队根据计划自行奔赴实践地开展活动。
(二)系级重点团队及实践小分队组织方式
各系应围绕主题组织系级团队、以学生的生源地为依据组成的社会实践小分队,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填报《2008年皖南医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登记表》。按照每500人组建5支班级团队、2支系级团队、1支校级团队的比例组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面要求保证在学生数的50%以上。
(三)返乡学生的社会实践组织方式
各系全面发动返乡同学按就近、就便的原则回原籍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每位同学主动联系实践单位,配合当地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面向农村,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志愿服务,突出科技扶贫、企业帮扶、文化宣传、法律普及、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社区援助等科技文化援助等服务内容。应努力做到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与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相结合,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相结合,使社会实践活动契合青年与当地的发展要求,力争在形式上有创新,在内容上有特色,在效果上有突破。
四、工作要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全面参与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团总支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做好这项工作。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团总支要及时将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向系领导汇报,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认真制定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专项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在暑期实践组织实施阶段,各系领导要下学生实践地开展指导检查工作。各团总支组织的校级团队不少于1支。
2.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各团总支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要围绕重大事件,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抓好示范。要认真抓好抓实重点团队和其它立项团队的工作,确保实践活动的方案完善、工作指导和实践开展。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期化、阵地化。
3.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系团总支按照学校安排广泛宣传动员,认真组织实施,共同做好我校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活动不要过于求多、求大、求广,而是要突出重点,体现服务,力求实效。
4.加强保障,确保安全。各系团总支要充分做好今年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工作,随时掌握整个活动的进展情况。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5.加强宣传,扩大效果。各系要组织宣传队伍,通过校内外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时、高质量地报道我校学生在各地的实践情况和学生、农民群众的反映,扩大实践影响。
6.加强总结,完善考核。各团总支要在暑期结束后全面做好各项社会实践总结工作,通过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报告、调研论文、实践工作简报等深化实践成果,做好成果展示和考核工作。每位同学都应认真填写《皖南医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情况鉴定表》,每人需完成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一篇(字数在2000字以上),社会实践情况将记录到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档案。
五、经费来源
2008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的经费来源是学校支持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专项经费,同时也鼓励项目本身争取其它资金的支持。
六、总结表彰:
9月份,学校将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个人和优秀社会实践论文的评选和表彰,并将最优秀者推荐上报团省委。
各系要提前收集好各实践团队和个人的实践表格和实践报告,有计划、认真地做好活动总结工作,评选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参加校级评比(优秀个人或作品评选程序为:团支部→各系团总支→校团委)。
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主 任:郑勇超;
副主任:李朝品;
领导小组成员:李广福、钱何珍、王 丽、孙志民、李军华、杨新庆、姜国年、余海燕、胡 鸿、吴少云、刘 群
办公室主任:李军华(兼);
办公室成员:李国柱、李 娜、 余 亮、李鸿显、黄顺国、吴 梅、钟宋文、蒲友光、刘雪飞、吴林羽、魏 魏、张 越、姚成元、张 萍、俞 彤、王远芳、 汪继存、张 晶、汪全海、黄月娥
附件 1.社会实践团队总结报送材料清单
2.2008年皖南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统计表
3.皖南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反馈表
4.皖南医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情况鉴定表
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